盤點廣西少數民族特色建筑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少數民族有壯族、京族、苗族、穆拉姆、水族、回族、瑤族、彝族、佬族、毛南族、侗族等11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藝術遺產,特別是在建筑風格上。下面跟隨小邊欣賞廣西少數民族的建筑特色!
壯族
廣西民族建筑風格獨特。其中,干欄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發展成為南方各民族的主要生活形式之一。干欄,又稱木樓、吊腳樓。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以竹片、木板為墻,可作為牲畜糞便,或堆放農具、柴火、雜物。還有閣樓和附屬建筑。一般干欄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寨子和群落既雄偉又壯觀。
京族
過去北京人的房子大多有干欄式建筑遺風,以木為柱,以竹、泥為墻,茅草為蓋,屬于草屋茅舍,易于移動。但現在大部分都是建方石磚房。石條砌墻,房高約7米,屋頂蓋瓦,穩定涼爽,能抵抗臺風。室內有三間偏房和大廳,分別是條石或竹板。臥室旁邊又建了廚房和畜圈。近年來,有許多帶陽臺和裝飾欄桿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擺放著花盆景。屋檐下掛著一串干鮮海貨,或待客或運往各地市場。
苗族
苗家喜歡木制建筑,一般是三層建筑,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形不均勻的問題,所以一般是一半的房子,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第二層是房間,第三層是糧倉,有些人特別設置美為年輕女孩看和展示美,以便與苗兄弟建立初步關系。
仫佬族
主要是磚墻、瓦頂、矮樓等。無論是在平坦的地面上還是在斜坡上,房屋基礎都應該建成比地面高30到60厘米的平臺。墻基采用火磚砌成。火磚砌基、泥磚砌墻、棟梁、桁椽等均由木材制成,屋頂覆蓋瓷磚。房子里有一層樓,但沒有人住。作為谷倉或雜物房,大多數人住在地上。房子的建筑形式多為一排三間,正屋正面大多有天井;如果房子的基礎寬敞,就會有一排一到三個座位。
水族
水族館的房子是地地道道的干欄建筑。干欄又稱麻欄歷史進入六朝、唐宋時期,西南僚人也依樹積木,居其上,稱為干欄。明代,今壯族和布依族先民居舍,茅而不涂,衡板為閣,上以棲人,下畜牛羊豬犬,稱麻欄。干欄也好,“麻欄”也罷,都是由樹居或稱“巢居”的居住方式演變而來的。它的發展過程大概是:先是以樹為巢而居,然后是以樹為巢而居,然后是以樹為上,最后是伐木建房,人居樓以自處,下居雞豚。
回族
回族在建筑技術上與中國和阿拉伯相結合。伊斯蘭的裝飾風格即將與中國傳統的建筑技術相結合,大廳通常采用白色、藍色、綠色等冷色布局,體現了穆斯林最喜歡的審美心態。
瑤族
瑤族住宅依山密林,多采用人形棚屋建筑風格,常采用杉木條支撐屋架,屋頂覆蓋草或杉皮,周圍有小雜木或竹墻。在山上,還有一種半洞居的住宅形式,即依山挖洞,在洞外用杉木蓋住,蓋住杉皮。在住宅活動中,晚上睡在人洞里。在坡度較大的山區,有吊樓建筑,即房屋一半建在坡上,另一半建在山坡上。瑤族居住在盆地和丘陵地區,住宅多為土木或泥木結構。房屋建筑一般分為住房和寮屋。
彝族
彝族民居建筑注重裝飾,門入口和屋檐是裝飾的重點,經常在門上做各種拱形圖案,經常有門楣。門楣上刻有日、月、鳥、動物等圖案,封檐板上刻有粗糙的鋸齒形和簡單的圖案;屋頂中部和兩端有簡單的翹曲和拱門。山墻上的懸魚、屋檐上的拱門、垂花柱、屋內的梁、拱門也雕刻有牛羊頭、鳥獸、花草等線腳裝飾和連續案例浮雕;傳統彝族圖案,如怪物神鳥、卷草花木等。雕刻在室內鍋莊的石頭、石頭和石頭的門檻上;門窗隔斷扇、室內木隔斷圖案、小格子窗等。極富的建筑裝飾效果,體現了彝族人的審美情趣和建筑藝術搜索。
仡佬族
一般來說,佬族依山傍水,山上沒有溪流和河流,有水井和池塘。俗話說:高山苗、水侗家,佬族住在巖角。住宅一般有三個房間,中間有一個大廳,有一個平臺,沒有人住。兩邊有一間臥室和一間廚房。民族佬族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用石頭建造了一所房子。石頭奠定了基礎。建造石板。
毛南族
毛南族的房子叫干欄石樓,多為泥墻瓦屋頂,少數為磚墻瓦屋頂。屋采用精制石材制成,正門樓梯也采用長石材制成,堅固壯觀。房子前面有一個用石頭或竹子和木架做成的曬臺,用來涼爽和曬衣服。過去,窮人住在低矮的泥墻茅屋里,富人住在磚墻瓦房里。改革開放后,毛南族逐漸走上了勞動致富的道路。磚房已成為普通住宅,多為三棟,一棟為六七棟,少數甚至建成水泥磚混合小房屋。毛南族的堂屋多用木板間架成小閣,做成神龕,上面寫著神位,神龕下還有供奉祖先的靈臺。
侗族
侗族擅長建筑。侗寨鼓樓、風雨橋等結構精美、形式多樣的建筑藝術具有代表性。在貴州和廣西侗族鄉,有許多著名的風雨橋鼓樓和風雨橋。它被稱為風雨橋,因為橋上有走廊和亭子,既可以行人,也可以避免風雨。這些古建筑從漢末到唐朝興盛,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民族氣質豐富。
以上是廣西主要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你對少數民族建筑有了新的認識嗎?事實上,漢族和中國的少數民族都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也是中國文化燦爛的重要因素。希望大家多關注和傳承中國民族建筑,為中國建筑風格的多樣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