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抗住了兩次臺風 專家一致給高分
“我們扛住了這次臺風,沒有問題!”
“利奇馬”離開后的第3天,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天朗氣清。站在良渚古城南城墻遺址的大棚子下,面對一眾專家的現場檢查,杭州良渚遺址遺產監測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主任郭青嶺很有信心。
長長前綴的這串單位名字,其實是一位365天24小時全天候值班的“家庭醫生”,只為全心全意照顧5000歲高齡的良渚古城遺址。
如今,監測中心正式運行已近一年,“體檢”做得好不好,預警系統靈不靈光?8月13日,良渚古城遺址監測預警和申遺檔案信息化建設驗收會,在監測中心舉行。
最后,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遺產監測行業的9名資深專家開出了一張驗收報告,給這位“家庭醫生”打出了高分:通過驗收。
最近扛住了兩次暴雨
臺風天也不會被淹
作為世界遺產,需要定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遺產地評估報告,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遺產監測。
良渚古城作為脆弱的土遺址,又生活在中國南方多雨潮濕環境,它的身體狀況本就不太穩定,怕風怕雨。土體太干燥,容易開裂和風化,太濕潤也不好,會長苔蘚等微生物病害問題。
來之前,專家們就對前幾天的臺風非常擔心,尤其是良渚古城南城墻,能不能扛住?。?/p>
南城墻是遺址公園里為數不多的真實裸露展示剖面的點。之前,南城墻曾經搭了一個棚,但只要一下雨,雨水還是會淹沒到泥土堆筑城墻的地方,濕度很大,很容易崩塌。
良渚遺址管委會請來了外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做了保護處理,搭了一個完整跨越南城墻的大棚,等于把這個區域的雨水擋住了。
“臺風帶來的瞬間雨量太大,我那天是很擔心,怕來不及抽水?!闭憬∥奈锞指本珠L鄭建華看著南城墻下的鋪底墊石,安然無恙,放心了。
自然環境,是監測系統8大類中一個重要門類。比如“利奇馬”那天來杭的實時風速、半徑,多大的臺風對良渚遺址會有影響,都有數字的記錄。
“排水坑在哪里?”鄭建華問。
“就在我們腳下。”郭青嶺指指木板下,“挖了一個深坑,這里只要一積水,水就會自動引到坑里。坑里的水一到某個水位,就會自動抽水排水,幾臺水泵同時開,目前看還蠻有效的,尤其經受住了這次臺風,和臺風前的一次暴雨,扛住了兩次。”
那么,監測中心最重要的監測預警系統到底靈不靈光?
驗收會上公布了一組最新數據:已累計巡查504人次,發現異常情況18次,3次巡查預警發布,巡查月報14份。
記者來劇透一下,一旦出現“危機”,處理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工作人員每天會拿著最新開發的良渚監測云APP巡查,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馬上上報、審核。問題如果很大,就會升級到預警。之后,區域負責人日常跟蹤記錄,進展,直到問題解決。
其中有一次預警,是這樣處理的:2019年1月14日,工作人員監測到秋塢遺址水位上升,淹沒了展示平臺和步棧道,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立即赴現場踏看核實,上報良管委,相關部門立即采集措施,1月17日情況就得到了解決。
“醫生”的效率果然非常高。
不只是情報站
還是科學保護實驗室
遺產監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郭青嶺說,目前,我們對南城墻的保護需求還不太了解,需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觀察,為它做一個晴雨表、數據庫。比如,土壤濕到哪個數值會出現危險,會垮塌等。
“接下去要持續開展專項監測,采集各種數據,尤其是土壤的濕度,位移的規律,通過長期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研究,最后看能不能得出一些規律,比如關于它濕度的規律,土體坍塌的規律,自然環境和本體病害之間的關系。同時,從土遺址保護的角度,良管委正在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一步做方案,盡快實施更完善的保護?!?/p>
但郭青嶺說,即便是方案,也不可能百分百解決土遺址的展示難題,所以必須持續監測它。
“如果方向是對的,通過長期觀察、監測、采集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肯定很有研究價值。我們就能掌握自然因素和主體的干、濕、坍塌之前的規律,到哪個值會發生危險,還能掌握整個大環境區域地下水的規律?!?/p>
你應該看出來了,給遺址做體檢,絕對不是量量血壓,聽聽心跳這么簡單。
很多人以為,監測中心在整個良渚遺址保護中的作用,僅僅是“情報站”,及時匯報一堆數據。其實,它應該更像一個科學實驗室,參與到良渚古城遺址的學術研究中。
“監測中心首先是古城遺址日常監測管理的中心,更要成為我們中國南方土遺址保護數據分析采集的實驗室、土遺址學術研究的中心,在管理之外參與更多學術性的工作。日常守護做得好,科學實驗室功能也可以加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鄭嘉勵一針見血,馬上看到了監測中心的潛力和空間。
多少游客、哪里來的
也是監測重點
在完成了申遺的階段性任務之后,日常的保護和管理,才是接下來的根本目的?!耙环矫媸潜Wo,一方面是管理。重點應該放在建設項目、游客管理上,后續的日常管理是重中之重?!编嵔ㄈA說,比如遺產緩沖區里可以建設,但是否符合我們的管理要求,建設項目的管理是監測的重點。
國際上也曾有反面教材。比如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的易北河谷(Elbevalley)被世界遺產組織除名,理由是一座修建中的跨河大橋破壞了易北河谷文化景觀,它也是繼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之后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項目。
對西湖遺產監測經驗頗多的杭州市園文局副局長卓軍,對良渚古城的監測提出了更多實戰型建議。
卓軍認為,監測中心的風險研究能力還要繼續提升,比如游客量的分析研究,“游客進來后,他的人種、性別、地理分布,都應該能采集到?!?/p>
游客,是日常管理中的一個重點。
對于游客的監測,專家們提出了很多建議。
鄭建華說,游客管理,不僅僅是游客的流量、游客的來源等,還有很重要一個方面:游客的安全。
“游客如果出現險情,你的反應能力到底怎么樣?是否有迅速消除危險因素的能力?,F在公園在開放范圍內,不僅僅是交通、高溫天氣等,服務設施還有提升空間,需要監測發揮更大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