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讀建筑系,卻成了建筑大師!
高考沒考好、成績不理想,其實也說明不了什么。就像建筑師一定要讀建筑系可能是個偽命題一樣,建筑學學位證書并不是成為建筑大師的必要條件。在建筑界也有著這樣一群沒有“學位”的大師們,他們最大的套路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沒文化的日本鬼才”--安藤忠雄
1995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就是一個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典型。從未受過科班教育的他,創立了一套嶄新且獨特的設計理論。在成為建筑師之前,他曾是一位拳擊手(成績:23戰13勝3敗7平手),其后在沒有經過正統訓練下成為專業建筑師。
對建筑師而言,學歷和文憑通常代表的是一種眼界和見識。即便學歷本身不是重點,但是開闊的眼界和廣博的見識,卻是所有合格建筑師應該有的素質。所以,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畢業后,便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學建筑。環游夠了,眼界開了,1969年回到日本創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長屋,是兩層高的混凝土住宅,已顯現其設計風格,引起了業界的風潮和討論,隨之聲明也迅速的累積起來。之后就是獲獎獲到手軟,囊括了包括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在內的一系列大獎。
“現代建筑界的旗手”--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是現代建筑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現代主義建筑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被稱為“現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義建筑的泰斗,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賴特并稱為“現代建筑派或國際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但擁有如此強大華麗簡歷的柯布西耶卻并非建筑專業科班出身。當初,如果沒有老師的鼓舞,他或許就繼承父親的衣缽做一輩子的鐘表雕刻師了。在老師的建議下,1907年柯布西耶先后游遍歐洲后又到埃及、土耳其等地學習建筑,參觀了當時最新穎的建筑與眾多古代建筑群。后于1917年返回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室內設計,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志《華麗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筆名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寫到:“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它植根于一種新的精神,有明確目標的一種建設性和綜合性的新精神。”
“建筑師中的藝術家”--雷姆·庫哈斯
知乎上隨便一搜文科生可以做設計嗎?多數人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文科生真的做不了設計了嗎?這個時候就需要請出廣大文科生的驕傲,第二十二屆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雷姆·庫哈斯。沒錯,他就是大家熟知“大褲衩”(中央電視臺大樓)的設計者。
在做建筑師之前,庫哈斯曾做過記者和電影劇本撰稿人。或許是受到曾經做記者經歷的影響,庫哈斯將那種激烈表達立場的方式也貫穿了他的整個建筑生涯。帶著這種敏銳的記者視角,庫哈斯看待設計的方式更為宏觀,在他看來,“每一座建筑就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是功能、意象、符號,唯獨不是單一純粹形式表達。所以,不要和庫哈斯談形式!
“極簡大師LESSISMORE”--密斯·凡·德羅
密斯·凡·德羅絕對是大師中的大師,他的設計理念不僅對建筑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整個設計界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為現代主義建筑大師之一,“少即是多”是他的建筑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世界上第一棟高層玻璃帷幕大樓便是出自他之手,他也是包豪斯建筑學校的最后一任校長。
密斯1886年3月27日于出生在德國倫蘭德的亞琛市,亞琛是中世紀初西方文化的中心。因家庭經濟狀況,十五歲時密斯就結束了正規教育,在父親的雕塑店里工作,學會了石料加工與制作的方法。密斯回憶這段經歷曾說:“重要的不是紙上設計的建筑,一塊磚才是建筑中真正重要的一部分。”親身的實踐和后期在包豪斯任職的經歷對密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延續了包豪斯的風格,他提出了“LESSISMORE”的理念,不得不說密斯設計理念擁有著絕對的超前性,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這種“極簡風”已經滲透到設計的各個行業中。
“建筑界的隱士”--彼得·卒姆托
彼得·卒姆托-2009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在成為建筑師之前,他的職業是名木匠。不善言辭的他對作品相當挑剔,他的名言是“世界已滿載了符號、信息和事物的特征”,所以也沒有辦法給他的作品定義一個明確的風格,他的每個作品就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般,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同身受作品傳遞出信息,而感受也會因人而異,這也是他作品魅力的體現。
彼得作為“建筑界的隱士”,不僅體現在他對名利的看淡,他更是把自己的事務所開在了人跡罕至的小鎮哈爾登斯泰因,據說這座小城只有1000人。無論外界信息如何噴涌,他依舊堅守著對建筑設計的思考,只為做出更純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