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裝飾中雕塑的功能
對于雕塑藝術來說,提煉和概括是取舍和歸納的過程,以簡單清晰的語言概括最具表現力的形態特征,而均衡也是其準則。提煉與概括的均衡、統一與多樣的均衡、對比與調和的均衡,將這些形式的均衡應用到裝飾雕塑中,可以擴大視覺效果以及心理感知能力。
在裝飾雕塑的造型和風格中,夸張和變形無處不在,與雕塑作品主題形象的藝術效果有著很大的關系。以美為原則,賦予豐富大膽的想象力,將情感需求與主觀感受貫穿于雕塑作品中,給人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在裝飾雕塑的塑造中,運用縮放、反轉、扭曲等夸張的藝術手法,能夠更好地釋放感情,奪人眼球。
裝飾雕塑看上去是獨立存在的,事實上,裝飾雕塑與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的相互融合,更能體現變化、寓意的特征,比如街道上的下水井蓋與半身人體雕塑的結合,不僅可以裝點城市街道,還能創造出良好的藝術氛圍,具有趣味性和裝飾性。所以說,在裝飾雕塑作品的創作中,注重作品與空間環境的聯系,不僅具有裝飾效果,還具有藝術氛圍,增加趣味性與藝術性。
色彩也可以給人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色彩并不是指材料本身的色彩,而是雕塑家根據主觀創作理念,在雕塑的表面進行主觀色彩表現,更能夠體現出作品的主觀思想。一般情況下,作品大多以亮麗的純色為主色調,再以冷暖色調或者對比色調進行表現,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主觀表達性,給人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沖擊。
我國古建筑裝飾的雕塑功能:
(一)裝飾雕塑體現了宗教信仰
我國古建筑裝飾雕塑分為兩種,一種是建筑物自身,另一種是由宗教信仰產生的裝飾雕塑,比如寺廟、教堂和石窟等。在古代,對于大自然,人們只能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念去感知,并將自然現象與主觀意識結合起來,形成神話傳說,于是便產生了圖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人們將自己的愿望、想象賦予裝飾雕塑之中,于是圖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變成了古代建筑裝飾雕塑的標志與符號。
作為裝飾雕塑,承載著歷史文化信息,體現著人們的精神追求,也是人類智慧的縮影。比如古建筑中的磚雕藝術,在早期,人們在磚上刻畫的動機與當時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存在著很大的關系,面對自然災害與戰爭災難,人們相信通過祈求神靈,可以克服災難,所以刻畫紋飾明顯體現了古代人們對于神靈和大自然的信仰和崇拜。
(二)裝飾雕塑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欲望
我國古代建筑的裝飾雕塑,比如門窗上的木雕、欄桿上的石雕,它們都是由紋飾圖案構成的,不僅可以點綴建筑物,而且還增添了美觀程度。以紋飾圖案構成的裝飾雕塑種類繁多,包括山海景色、天宮樓閣等,比如唐代河南安陽的修定寺塔,用不同的圖案的浮雕鑲嵌塔的四壁,造型生動逼真、美觀大方,是唐代藝術的珍品。有的雕塑還具有實用性,比如器皿和小型雕塑等工藝品,還有一些建筑雕塑是作為殉葬品的,比如唐代的唐三彩的馬和秦始皇兵馬俑。
(三)裝飾雕塑可以美化環境
在環境美化方面,裝飾雕塑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裝飾雕塑作為建筑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雕、琢、塑、刻等藝術手法,塑造出美化環境的藝術形象,花樣繁多的雕飾紋樣附屬于雄偉的宮殿以及寺廟中,展現了雕塑與建筑的高度融合。建筑裝飾雕塑所雕飾的內容和形態,可以彌補空間環境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營造富于生命活力的新環境和氛圍,比如我國古代以花、鳥、魚、蟲為題材的宮殿、住宅以及寺廟等。
古代建筑裝飾雕塑是人們在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產物,具有非常高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它承載了歷史文化信息,也表現了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信仰,通過不同的藝術形態,體現了不同材質的美感,表達了不同的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