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泉古鎮:1700多年的歷史,以生鹽聞名于世!
羅泉古鎮位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北約50公里處。羅泉又稱羅泉井,建于秦朝。據《資中縣志》記載,羅泉古鎮位于資中、仁壽、威遠三縣交界處,有1700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蜀丞相孔明興師南征曾扎營羅泉鎮營盤山。由于連續干旱無雨,山上水源稀缺,孔明遂派兵在珠溪河上挖井取水。僅僅幾天,挖井成功,井底涌出泉水。孔明接到兵報大喜,親自去井邊看,只見井里的泉水清澈透明,即命待衛宮取水試用,待衛宮飲水后感覺很好。呈孔明品嘗,孔明喝完靈性就來了,他看到井里的泉水涌出,井像籃子的大小,也就是說,這井被命名為籃泉井。
然后,清朝一個姓羅的政府對資州一個姓竹的州官比他的官員壓在他的頭上,所以他去掉了籃子上的竹頭,簡稱羅,用羅泉井作為地名,然后去掉了井這個詞,通常被稱為羅泉。當時,孔明軍挖了四口井。即:桂花井(羅泉小學對面)、大壩井(連心橋下)、花園井(矮橋上)、觀音井(觀音沱對面)。
孔明的老師在營盤山駐扎了兩年多,需要購買大量的日用品,而沒有市場。孔明輪流派兵幫助人們建設街道市場。起初,大約有50戶人家搬進了市場。后來,在繁榮時期,有100多名居民。人們把這個城市命名為羅泉井。
羅泉的鼎盛時期,清末,鎮上有13家餐館、32家面館、幾十家劇院、十幾家茶館、十幾家賭場、二十多家妓院。鎮上還有九宮十八廟。珠溪河兩岸十五華里內,有1000多口鹽井和50多個鹽爐房。
羅泉以生產鹽而聞名,到清朝鹽業發展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有1500多只鹽井,生產的井鹽于1925年獲得巴黎世博會金獎。
當時,羅泉商人聚集在一起,馬嘶騾叫,非常熱鬧,當地的鹽神廟是最好的見證。鹽神廟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占地2700多平方米。鹽神廟是古鎮輝煌的重要象征。寺廟供應管仲是鹽神,關羽和火神伴隨著管仲。整個鹽神廟有三個屋檐,翼角高,正殿屋頂上的龍在玩耍和搶劫寶藏。雖然經過一百年的風雨,它仍然栩栩如生。
鹽神廟集三種建筑風格于一體,是保護最完好的寺廟。鹽神廟中間有一個600多平方米的戲壩,都是青石板鋪成的,可以容納上千人看戲。從大戲壩到正殿有13步石梯,鹽神廟的輝煌也記錄在這個駁船的石梯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將世界奇廟鹽神廟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作為藝術欣賞、社會發展和鹽業興衰的產物,研究井鹽技術、藝術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鹽神廟世界獨特的藝術風格處處耀眼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獨特的社會歷史價值總是令人眼花繚亂和鼓舞人心。她一定會閃耀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全鎮數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魅力依然存在。羅泉古鎮的歷史地位體現在一樓一底或兩樓一底。特別是鹽神廟是當今世界的稀世廟字,它與日月共患難,飽經世代風霜,依然金碧輝煌。古建筑成排,屋檐上精致的翹角,木雕石雕,都展現了龍鎮建設者的精湛技藝。一個樓牌,一個門匾,一個窗花,一個吊瓜,一個斜撐,都是有價值的藝術珍品。
盤破門是中國功夫58個派別之一,起源于資中縣羅泉鎮。創始人是四川省資中縣羅泉鎮人劉瀨。它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它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巴蜀非常有名。盤破門以南少林拳法為基礎,融岳門脫化功夫、岳門小手、僧門小手、峨眉小手、北派倒肩腿為一體。盤破門有很多名師。
自清末和民國以來,盤門弟子一直活躍在成都、重慶等地的挑戰比賽中。根據不完整的數據統計,有數十名地、市、州以上挑戰金章獲得者。其中,肖克明、譚普連1928年在南京參加了江中正主考官的國家藝術考試(即中央國家藝術博物館考試)比賽,均取得了資格證書。九和尚獲得中等資格,獲得勇士稱號。無數人獲得銀章和蘭章。
羅泉豆腐堪稱古鎮之一。它是用溶洞深層優質泉水浸泡大豆,用手工石磨細磨,輔以鹽鹵精心點制而成。它切而不碎。雖然硬而不老,但顏色鮮艷,柔軟光滑,晶白細嫩,余香悠長,回味悠長。
舟緝穿梭,馬嘶驢鳴,羅泉鹽通過水陸兩道運往中國西部。在這條4000人住在這條游龍上。他們與鹽商、鹽夫、船夫、挑煤夫、挑米夫、挑鐵夫一起寫作,見證了羅泉歷史上的繁榮歲月。民國初年以后,羅泉開始衰落,大大小小的鹽井礦衰竭,再也提不出更好的鹵水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云煙。
1992年,羅泉鎮被批準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羅泉鎮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