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寺廟建筑-獨特的東方建筑藝術
福建是中國古代建造各種寺廟最多的地區之一。即使在宋末元初,佛教衰竭的縣也只有1500多座寺廟。雖然經過多年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但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環境,仍有相當數量的寺廟得以保存。
在我國建筑史上,福建保存下來的古寺有兩個價值:
一是門類齊全,年代悠久,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都有最古老的寺廟保存。福州華林寺不僅是江南最古老的木制寺廟,也是最古老的木制建筑;莆田神秘的三清寺是現存最早的木制道觀;泉州的清潔寺是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清真寺建筑;泉州的草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寺遺址。這些建筑是研究中國建筑史,尤其是宗教建筑史的極其珍貴的實物。
第二,它有一種獨特的建筑藝術。中國的寺廟建筑,特別是佛教寺廟建筑,一般以宮殿為主體,代代相傳,最終由于高度程式化和標準化而顯得僵硬。但福建的寺廟建筑具有獨特的特點,繼承了古代體系,更加靈活,大大豐富了中國的宗教建筑藝術。
寺廟一開始并不是指佛教寺廟,而是漢代朝廷政府機關的名字。九寺中的紅路寺是接待印度僧侶的地方,類似于現在接待國賓的禮賓司和國賓館。因此,寺廟是佛教傳入中國后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和佛教建筑的新名稱。用來稱呼佛教建筑的寺廟,足以說明統治者對佛教的尊重。
開元寺,又稱紫云寺,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皇家佛教寺廟。據說開元寺的大閣及正殿建于唐代初,名為白蓮道場,后來又稱蓮花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玄宗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始名開元寺。歷五代兩宋,開元寺發展支院100所。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6),將支院合成大寺,賜予大開元萬壽禪寺。元末被燒毀。明洪武、永樂年間次重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多次撥款進行維修。開元寺是閩南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它不僅繼承了傳統,而且不局限于傳統的大膽突破和創新,而且巧妙地將雕刻藝術與結構技術相結合。開元寺是一個雕刻的藝術花園,形式多樣,技術熟練,材料豐富,內容廣泛,無與倫比。
其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拜亭、石經樓、鎮國塔、仁壽塔、大雄寶殿、藏經閣、五觀堂、功德堂、弘毅大師紀念館等。開元寺歷代高僧輩出,梵林聞名。如唐代匡護、赤臂、合言、文展、法起、道英、五代真覺、朝悟、清豁、宋代悟、守靜、元代大圭等。民國以來,有轉道、圓瑛、轉物、轉逢等。曾住錫弘法的高僧錫弘法,寺內有弘一大師紀念館。此外,位于福州屏山的華林寺,原名越山吉祥禪院,幾經興廢,現只存大殿。寬三間,深八架椽,單檐九脊頂,高15.5米,面積574平方米。
華林寺大殿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主要有四個特點,其他寺廟無法替代:
(一)歷史悠久,是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
(2)材料是中國最大的古寺廟。古代木結構建筑越早,開放空間越多,材料就越大。特別是昂和駝峰,更令人驚訝,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三)結構獨特,具有早期建筑風格。
(4)中日文化交流的證據。華林寺大廳保留的一些早期技術對日本木結構建筑有著深遠的影響。據中日專家介紹,日本鐮倉時期的大佛建筑深受華林寺大廳建筑風格的影響。
寺廟建筑是中國建筑的精髓
傳統的宮殿建筑形式是福建寺院。寺廟一般以殿堂(又稱正殿、大殿或大雄寶殿)為主體。宮殿建筑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和特色。寺廟的屋頂多采用陽臺、歇山、重檐、懸山、硬山、卷棚等風格。屋頂,無疑是建筑中最顯著、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正視、側視、俯視,其立面平面都是曲線。曲線優美的屋頂,尤其是翼形翹曲的飛椽,輕盈活潑的動人形象,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斗拱是福建建筑中常見的奇特構件,常用于代表中國建筑,具有結構、造型、裝飾多種功能,非常獨特……斗拱由不同形狀的木塊重疊組成,位于柱頂、前額、梁和屋頂之間,可增加屋檐的長度,縮短梁跨度,分散節點的剪切力。此外,它還具有裝飾功能,表現出高貴等級。中國建筑的真髓中國建筑的真髓。
梁柱結構一般用于大殿。梁柱的做法是沿進深方向在石柱上架梁;梁上立短柱,架短梁。這樣重疊幾層短柱,架起逐層縮短的梁架。頂部的脊柱形成一組木結構。在每兩組平行的木框架之間,用橫梁連接柱的上端,并將幾個直角的檁條放置在每層梁和頂脊柱上;檁條排列,承受屋頂荷載,連接橫向框架。這種木結構是由中國傳統工藝制成的,可以抵抗地震破壞。
福建寺廟建筑也非常重視色彩,特別是重要的建筑,往往是房子不是材料,墻不是外露,形成了獨特的東方建筑色彩藝術,這也反映在寺廟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