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四大清真古寺和海上絲綢之路
在中國伊斯蘭教歷史上,廣州懷圣寺、揚州仙鶴寺、杭州鳳凰寺、泉州圣友寺被稱為沿海四大清真寺。西北地區是中國各族穆斯林的主要居住地。為什么東南沿海地區有這樣四座清真寺?此外,它們的建筑形狀不同于中國傳統建筑,這必須從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伊斯蘭教的形成和發展開始。
漢代以來,中國開始與海上周邊國家進行貿易。隋唐時期,大量絲綢在這條貿易道路上運輸,因此出現了海上絲綢之路。正是在這個時候,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大量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來到泉州和廣州。他們中的許多人全年都在這里做生意,有些人仍然在這里結婚生子,所以他們形成了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的社區,在歷史書中被稱為范芳。此時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沿海四大清真古寺逐漸形成。
一、廣州懷圣寺
廣州懷圣寺又稱光塔寺或懷圣光塔寺,俗稱獅子寺。據說它是伊斯蘭教引進中國最早建立的清真寺。這座寺廟的最早記載是9世紀中葉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的《東游記》,后來在宋、元、明、清都有記載。
《東游記》成書于公元851年,蘇萊曼記錄了當時唐朝中國沿海城市廣州等地伊斯蘭教的情況:中國商阜是阿拉伯商人麋鹿的集合者,叫廣府,那里有回牧師和教堂?!鞯厥澜绺鞯氐幕亟躺倘司奂趶V府,中國皇帝任命回教判官一人,根據回教習俗治理回民。
懷圣寺采用中國傳統的對稱布局,由大門、二門、望月樓、回廊、月臺、大廳、水房、碑亭、光塔等組成。庭院正面是大廳,五個寬,五個深。大廳只有三個房間,四面環繞著回廊,用綠色的玻璃瓦和斗拱。今天西側改造了周墻,回廊變成了三面。大廳梁下的標題是:唐貞觀元年丁亥鼎建,民國24年第三次重建。
寺廟里的光塔風格獨特,在中國是唯一的,在古籍中也有很多描述。例如,宋代方信儒在《南海百詠》一書中賦予了這座塔一首詩:半天飄渺認飛輝,幾十個圓柱至于懷圣寺名字的由來,以元至正十年(1350)郭嘉撰寫的《重建懷圣寺碑》中,寺稱懷圣,西教之宗最早。歷代又稱懷圣光塔寺,由于其兩個特點,其中一座寺廟有一座標志性的光塔;第二座清真寺建于唐貞觀年間,幾乎與穆圣歸真的632年同時,懷圣表達了中國穆斯林樸素的情感。
二、揚州仙鶴寺
根據《揚州府志》的寺觀條載,揚州仙鶴寺建于宋代:禮拜寺位于府東太平橋北部。宋德佑間西域僧補丁建。德佑是南宋末恭帝趙顯年號,補丁今翻譯成普哈丁。仙鶴寺應該說是四大古寺中國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其建筑形式完全采用中國建筑的磚木結構,平面布局根據清真寺的需要自由布局。據說這座清真寺是按照仙鶴的形狀從嘴到尾布局的,仙鶴寺也因此得名。
仙鶴寺中殿是由玄廊、前殿、后殿組成的主樓,自成院落。米哈拉布設置在后殿明間的西墻上。為了顯示其特殊地位,在屋頂上開始單檐休息山頂。殿前有一個狹長的前院,三面墻,東墻中央有一棟二門樓,門外有一個洞門,從走廊南轉到中央院。大殿山墻旁設短廊,建明月亭,即清真寺內望月亭。小講堂建在正南,院子里有一株大銀杏。整個寺廟顯得優雅干凈,與仙鶴寺的名字相稱。
仙鶴寺雖然建于南宋德佑時期,但真正的宋代遺物,只有中庭銀杏可以作為證據。從元朝到元朝,大殿前庭的兩棵古柏也相當可觀。此外,經過明清兩朝的重建,仙鶴寺獨特保留了宋、元、明、清四代伊斯蘭教文物。
三、泉州圣友寺
泉州圣友寺,這是近幾年發掘后的新譯名,直譯為艾蘇哈卜清真寺,曾稱清凈寺,俗稱麒麟寺。圣友寺建于宋代,現在所見只是遺跡。真正與建筑有關的是鑲嵌在大門走廊北墻上的兩塊阿拉伯文石刻。據《泉州伊斯蘭教石刻》記載,圣友寺是泉州第一座建于1009-1010年的禮拜寺。艾哈瑪德1300年·本·穆罕默德·十年后,賈德斯開始修理穹頂、闊廊、寺門和窗戶。
與廣州懷圣寺不同,圣友寺目前的建筑布局沒有明確的中心軸線。清真寺保留了阿拉伯簡單的布局。大廳為矩形平面,靠近正方形,內部分為五個不同大小的房間,深四個房間,全部石砌,周圍用厚石墻承重。東墻在明南之間開門,不對中,向北偏移。北墻只有一扇小門,與北明善堂相連。南側沿街有八扇窗戶,窗洞面積占截面的64%。這可能是為了滿足泉州濕熱氣候的需要。
寺廟的大門樓也是用石頭建造的,下部是花崗巖,上部是輝綠巖,這應該說是一座小型簡化的中亞伊斯蘭建筑。桃尖形石拱門在門墻中間開放,兩側設置厚墻和門墩,鋪設壁龕優惠券作為裝飾,后墻是第二個門洞的開始;平面為水平矩形,頂部為桃尖半圓形,墻圓形過渡部分為角梁,分為八根肋骨,分為八塊花瓣,節省了復雜的鐘乳裝飾,如伊朗稱為伊萬門。
圣友寺的基本構成更接近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建筑模式,但它與適合福建的建筑元素混合在一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非常珍貴的國際文化交流的例子。
四、杭州鳳凰寺
《西湖游覽志》第十八卷寫道:真教寺,文錦坊南。回到大師阿老丁建造的元延佑間。首先,宋室遷徙,西域夷人,安插中原人,多從駕到南。元時附者,常編管江、浙、閩、廣之間,而杭州尤伙,號色目種。隆準深邃的眼睛,不吃豬肉,婚姻喪葬,與中國無關。念經持齋,歸于清凈。推其酋長統一,號稱滿刺。經都番書,面壁膜拜,不立佛像,第以法號祝贊神。寺基高五六尺,扁古森固,罕得闌入者,俗稱禮拜寺。這段話記錄了明朝人對伊斯蘭教的基本理解,也說明杭州的清真寺至少是元朝的舊物。
鳳凰寺位于杭州市老城區。舊有五層塔式大門?,F在它是一家街頭商店。中央有一扇門。這是一棟普通的二層房子。門上有一個鳳凰寺。入口為1953年新改建的五座大廳。前面有一個單屏門廳,向前略顯突出。中間有一張高大的火炎拱門優惠券面有一扇門,兩邊都有兩個拱門窗。
窯有三個,中間有一個較大的正方形平面,西側有一個開放的拱形門洞,與大廳相連。兩側有一個小門洞,每個兩個優惠券。在四個內角的高處,有一個菱角牙磚來建造一個角落,然后在上面建造一層皮條磚,這樣可以重復堆疊13層,每層都可以建造一個弧形,并在第14層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圓形基礎。
為了避免薄的感覺,每層菱角牙磚和皮條磚,上面是半球形圓頂。菱角牙磚尺寸小,易于旋轉,底層只有一塊,在墻內角,選擇,第二層兩塊,稍微彎曲,然后選擇,所以隨著菱角牙磚數量的高度增加,彎曲也增加,采用澀環法,巧妙成功地解決了圓地方圓的問題,這是磚結構的新成就。
鳳凰寺的內部裝飾非常精致,如保存在中央明西墻上的凹墻,上面刻著經文和對真實主人的贊美,也被稱為經文版,也被稱為天經一封信,裝飾著纏繞的樹枝圖案,朱漆金,是明景泰兩年(1451)重建的東西,是一種罕見的木雕珍品。前廳懸掛著天方古教、獨特主人、獨特后人等牌匾,突出了鳳凰寺的歷史地位。
如今,沿海四座清真寺已成為最好的考古證據,為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伊斯蘭教的關系提供了可靠的線索。它們也見證了中國與伊斯蘭國家友好關系的歷史,成為中國伊斯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