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妝樓-中國元代唯一的貴族墓葬群
梳妝樓宏偉而神秘。作為元代貴族墓葬的地面享受廳,這種墓葬習俗與蒙古民族的埋葬習俗有很多不同。它為研究元代蒙古等民族部落的埋葬習俗、禮儀、宗教信仰、建筑風格和服飾演變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
蕭太后的梳妝樓
在沽源縣閃電河流域,有一座像蒙古包一樣高大的建筑,矗立在茫茫草原上數百年,那就是梳妝樓。
冬天的壩上,草色枯黃,寒冷的腳步日益臨近,黃昏落日的梳妝樓宏偉神秘。
沽源縣文化保護研究所所長白云輝介紹,梳妝樓為青磚方形優惠券無梁結構的圓頂建筑形式,建筑為方形,邊長10.69米,高9.1米。建筑的下部是方形的,四面墻逐漸向上,墻的上部是女兒墻,然后是圓頂,南門,東西窗,這種建筑風格和形狀在北方獨特,周邊地區沒有發現類似的建筑。
很久以前,梳妝樓的人生經歷曾經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
據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口北三廳志》記載:這座建筑俗稱蕭太后梳妝樓,蒙古又稱察汗格爾。沽源縣名地名資料匯編載:梳妝樓位于遼之‘涼興’,金之‘金蓮川’地區。公元975年,遼景宗和蕭太后在這里建了一座涼殿。遼帝、太后和部族大臣經常在這里降溫、避暑、駐扎和建造宮殿。因此,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一直被認為是蕭太后的梳妝樓。
美麗的傳說被推翻了
直到1999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才這座建筑進行了考古發掘,結果在建筑中發現了一座墓葬,埋葬了一男兩女。白云輝主任說。
墓室的長方形豎穴由磚墻和木棺隔開,中間的棺材是一塊完整的樹木,棺材外面有三根鐵條。棺材出土了馬鞍、馬鐙、鉛燈、弓箭、鐵劍、銅印章、鍍金銀飾帶扣、織金錦衣殘片、皮靴等隨葬品。東西房間的尸骨是女性的,保存完好的西方棺材是柏樹做的。棺材出土了一件有梵文經文的絲綢夾克,還有一批隨葬品,如皮革錢袋、金發夾、宋代銅幣、衣服碎片等。
根據墓葬形式和服裝,推斷為元代蒙古貴族合葬墓。梳妝樓實際上是元代貴族墓葬的地面建筑,糾正了歷史記錄和傳說的謬誤。
《梳妝樓揭秘》
南面有緩土丘,北面有敖包梁,東面有閃電河,東南面有金蓮川。
2001年以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梳妝樓周圍進行了大面積考古發掘,發現24座墓葬分為兩個墓區。南區為貴族墓區,共發掘墓葬10座。墓葬形狀和規格高,出土的隨葬品豐富。此外,還有兩個建筑遺址;北區為平民墓區,共發掘墓葬14座。墓葬形狀簡單,隨葬品少。
考古學家還在墓葬發掘中發現了青石碑文殘片,其中有襄闊里吉思,智寫,臣為……”等文字,為確定墓主人身份和建樓時間提供了重要線索,據《元史》所載闊里吉思生平推斷,梳妝樓應該建于1298至1305年之間。梳妝樓具有獨特的蒙古特色和西部伊斯蘭風格。它是中國唯一發現的元代貴族墓葬群。
白云輝介紹,作為元代貴族墓葬,墓葬習俗和蒙古民族習俗有許多不同,研究元代蒙古等民族部落埋葬習俗、禮儀、宗教信仰、建筑風格和服裝演變,同時研究王古部落等民族部落文化增添了新的物理信息。
2001年,梳妝樓元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底,由北京探索之光電視文化中心、沽源縣委、縣政府、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三集電視片《梳妝樓揭秘》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發現欄目收視率最高,現在,每年來沽源旅游的人都會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