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書院:歡顏蔚桃李 聚首契芝蘭
在大連瓦房店市復州城西街,有一座清代建筑,建于道光24年(1844年)的橫山書院,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橫山書院建筑群由灰黑色和深紅色組成,呈現(xiàn)出獨特的凝重、古樸的魅力,散發(fā)出濃厚的文化氣息。橫山書院和銀岡書院被稱為清代四大關(guān)外書院(目前只有銀岡書院和橫山書院遺址保存),是大連最早的書院之一,也是遼南唯一保存下來的清代書院。
歷史淵源與延續(xù)
復州古城位于遼寧省瓦房店市(原復縣)西部,是瓦房店市轄區(qū)的中心,也是遼南的歷史發(fā)源地。復州城歷史悠久。自遼代成立以來,一直是州縣所在地,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大連解放后,復縣縣委、縣政府遷至瓦房店,復州仍是遼南重要的地理文化優(yōu)勢城鎮(zhèn)。
道光24年(1844年),復州知州章朝法倡議地方士紳和儒家捐贈,并利用原復州城防守尉顧爾馬渾將軍的地址,半就官邸,半新建,形成學院學舍。以中國最高山峰橫山命名的橫山學院,以此為復州最高學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復縣鄉(xiāng)土志》載:章朝智,字鞠人。復州知州由進士道光年間授予。虛心聽訴,興學勸農(nóng),創(chuàng)建橫山書院。《復縣志略》1920年版載:橫山,城西南100英里,在長興島內(nèi)。復邑鎮(zhèn)山是西南濱海。有唐建浮屠,所以又稱塔山,八景所謂橫山遠眺者也是。”
咸豐七年(1857年),復州知州王廷珍主持橫山書院的重建和擴建。此后,學院考生高科技連勝,人才輩出,學風達到頂峰。清末遼南詩人徐樹年稱贊道:講堂依舊堅固,書院重建共哀嘆。此時,屋檐前的文官和水果不會為官員開花。他還說:培養(yǎng)士子,鹿洞規(guī)模辛苦,嘆橫山留德澤,堂前桃李成蔭。
光緒32年(1906年)清廷派大臣訪歐回國后,效仿西方辦學方式,廢科舉,興學校。復州知州曹祖培將橫山學院改名為橫山學校。
1913年,橫山學校改為奉天省復縣中師學校。1947年6月,復縣第二次解放后,橫山書院遺址為復縣聯(lián)合中學、復縣初中、復縣二中、復縣二十二中。1983年以后,學校遷出,改建為復縣復州城文化中心,現(xiàn)為瓦房店復州文化中心。橫山書院于1958年被指定為旅大市(今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定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靜靜地坐落在復州古城,延續(xù)著古意書香。
育人古園深造園
橫山書院成立后,一直是遼南著名的講座場所。橫山書院作為遼南的教育古園和深造園,以勤學苦讀的遺風滋養(yǎng)了一片水土,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橫山學院設(shè)有山長(又稱院長)和監(jiān)院職務(wù),分別負責教務(wù)。山長由州學正或官任,監(jiān)院由知識和道德良好的人擔任。學院一般聘請有學問的人或退休文官任教。
對橫山書院而言,徐庚臣既是俊才又是名師,給學院帶來了顯赫的榮耀。徐庚臣,字韻初,號東沙,復州太平莊人。道光29年(1849年)考拔貢,咸豐3年(1853年)考進士,授翰林院吉士。同治六年(1867年)擢升直隸知州加知府銜。任橫山書院辭職回國后主講。徐庚臣是遼南地區(qū)唯一的翰林,被譽為復州第一才子。他是遼寧歷史上唯一能與乾嘉時期關(guān)東才子王爾烈同名的人;他以斯宜堂詩鈔為榮。他拒絕擔任太子載淳(后來的同治皇帝)的教師,但他愿意擔任人民子弟的性格,受到廣泛贊揚。《復縣志略》稱:為學博涉經(jīng)史,工詩古文辭,議論不落凡近。徐庚臣在橫山書院執(zhí)教時,常常警告弟子:不求聞到天下,但求事能心安。他的弟子大多成為清末奉天(今遼寧)文壇的知名人士。
橫山學院從1844年到1905年的61年,在冊中獲得了近300名科目。其中,220名鄉(xiāng)生、58名貢生、10名舉人、2名進士、1名翰林(即徐庚臣)。
現(xiàn)代以來,橫山書院也是人才輩出。學子走出學院,經(jīng)過深造,有的在高校擔任教授,有的在黨政機關(guān)、科研等機構(gòu)擔任重要職務(wù)。值得一提的是,海軍北海艦隊原副司令員張治新少將、空軍第九軍原軍長韓吉堂少將兩位將軍都曾在橫山書院就讀,后來為祖國建功立業(yè)。
求知進取精神
橫山書院成立之初,倡導求知進取,為遼南文化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遼南地區(qū)的居民大多來自山東闖關(guān)東。遼南文化融合了齊魯文化和海洋文化,是齊魯文化中最強烈的色彩。齊魯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橫山書院位于遼南歷史發(fā)源地復州古城,實際上是遼南人民傳承齊魯文化、教育知識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儒家文化的驛站。在橫山書院的碑廊里,有一塊《學校條例》臥碑,題準為順治九年(1652年),刻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碑文中寫道:朝廷建立學校,選拔學生,避免丁糧,厚食糧,設(shè)立學院學道學官教,各衙門官以禮相待,都要為朝廷培養(yǎng)人才。眾生報國恩,下立人品。學院制定了《學校條例》的紀念碑,一方面是宣布清廷重視教育的開明政策,同時也勸學生感恩、報恩、努力學習。
橫山書院正廳四根檐柱上,當時生員書刻的兩對對對聯(lián)依然保留。一副是廣廈千萬間大庇歡顏蔚桃李;同堂二三年共同欣賞契芝蘭。另一對是教馬簾教育同時雨化;學勤蛾術(shù)時間不知歲星移。反映了師生勤教苦學的場景。學生致力于學習,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禮,獲得智慧,日益成才,使橫山學院在繼承儒家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橫山學院的每一組庭院、每一棟房子、每一塊石碑,甚至每一塊磚瓦,都蘊含著意義深遠的文化品味,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以昂揚進取的啟迪和磨礪。
走進橫山書院當代名人展廳,我們可以看到40位當代名人的事跡,包括從書院走出來的瓦房店,深刻體會遼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近代以來,橫山書院也承載著民族復興的使命,突出了進取精神。書院秉承家國情懷,以培養(yǎng)積極進取、為民族利益而奮斗的人才為目標。大多數(shù)走出橫山書院的學生都有不懈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具體體現(xiàn)在:努力工作,勇于奮斗,開拓進取;敢于與困難競爭,敢于與命運競爭;熱愛生活,追求生命價值,積極實現(xiàn)生活理想和目標;無畏犧牲生命,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自己的國家;等等。在傳承橫山書院進取精神的實踐中,這些學生不斷開拓人生新境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