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徽州三絕:民居、祠堂、牌坊
在徽州,民居、祠堂、牌坊是著名的建筑。徽派古建三絕的美譽是對它們最好的詮釋。它們是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是徽州文化凝固的音樂,是徽州記憶中的往事。
徽州三絕民居
這個村莊就像星列棋布,五里十里,遠遠望去,站著,鴛鴦瓦鱗鱗,楔形,鳥吻聳立,就像一座城市的郭,有著獨特的視野。這是對徽州民居的歷史描述。幾百年過去了,經過滄桑,徽州民居依然是人間煙火的原貌。
白色的粉墻,黑色的屋瓦,飛挑的檐角,一排排的獸脊斗拱,高低分散的馬頭墻,鑲嵌在青山綠水中,是那么的非凡空靈,卻那么的簡單。徽州民居非常注重自然情趣和山水氣息。房屋布局,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自古以來就有無山無水不成居的說法。村莊一般建在山陽處,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與山光水色融為一體。在這里,建筑充滿了人性和地方氣息,建筑和環境相互滲透,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就像一幅凝固的中國山水畫和一首中國民間音樂。當你走進這里,就意味著從喧囂進入秘境。
閑來徽州聽雨落,淡看人間干坤轉。雨落在徽州,那就是落對的地方。徽州人視雨為財,有雨水,就有財運,于是就有了四水歸明堂,在禁錮的徽州院落里,開一四方天井,接納從天而降的雨水,雨水滴在瓦片上,順著屋脊流入天井中,財運也隨之一同落入了天井。徽州人愛錢的方式是如此的優雅和詩意。你很少從徽州商人那里聞到銅的味道。他們擅長管理,也喜歡詩歌和書籍。他們離開家鄉努力賺錢,回到徽州建設學校,幫助學生,讓后代努力學習。
馬頭墻、古深巷、小石橋、浣衣塘...這里的每一寸都是簡單生活的寫照,風景如畫,清新而有意義。如果你帶著油紙傘走過,你似乎在朦朧中踏入了仙境,清澈的湖水在你面前流淌,鳥兒低聲滑過你的耳朵,數千年的文明你踏上了~
徽州三絕祠堂
走進徽州,你會發現,在徽州的每個村莊里,最宏偉的建筑都是祠堂。祠堂是整個宗族或部分宗族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左右宗族通常建造幾個甚至幾十個祠堂。祠堂連云,遠近,是徽州重要而獨特的現象。
千秋功過,在祠堂可見一斑;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徽州人,宗族觀念很強,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一直是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祠堂是一個家族的中心,是聯系一個家族文化的紐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家譜、方志、宗譜構成了中華文明無盡的歷史背景。幾代人通過祠堂崇拜祖先,繼承家庭傳統。
祠堂除祭祀祖先外,還是平臺、宗族議事場所、重要公共活動場所、民族懲罰場所。在古代法制薄弱的時代,祠堂實際上發揮了道德法的作用。道德是維護農業社會的重要基礎,祠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四海漂泊夢,天涯游子心。如今,國內外大量的中國后代紛紛回到祖國大陸,觀光,尋根問祖。他們有白發蒼蒼的老人,盛開的年輕人,可愛的孩子。然而,在祠堂面前,他們對祖先的尊重是一致的,他們對家庭的感情是共同的,他們流動的血液是相互聯系的...
徽州三絕牌坊
徽州有許多牌坊,由徽州山特有的花崗巖和青崗巖制成。有的孤獨,突然架在村口街旁邊,有的擁抱成群,矗立在山野里,一路走來。雖然,經過多年的侵蝕,這些牌坊現在大多是斑駁的。但如果你走進這里,了解埋藏在牌坊下的故事,它仍然會給你帶來無盡的遐想和情感。
牌坊不是徽州的特色,但徽州位于山深處,交通不便,保存良好;此外,徽州明清時期相對富裕,非常重視社會道德教育,十個村莊,不浪費閱讀,遠山深谷,居民,習。為表彰宦官政聲、孝子義士、節婦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方式,傳達榮耀,流芳百世。就其功能而言,這些牌坊主要可分為四類:標志坊、墓祠坊、門坊和景表坊,涵蓋國內各類牌坊。
絕大多數牌坊都是經政府批準建造的,只有少數是私人建筑。在古代,立牌坊是一件極不容易、極其隆重的事情,不是富人想立就能立的。根據古代的一些規定,所有進入國子監獄學習并取得舉人以上名譽的人,經地方政府批準后,方可出資建設名坊。至于立貞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要求更嚴格,必須經當地政府核實后逐級報告。最后,皇帝可以審查恩典,也可以直接封存。即使允許建造,建造什么規格的牌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
牌坊是一個故事,一個傳說。每個牌坊背后都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具有深厚的徽州文化積淀和穿越時空的價值。一百年過去了,一千年過去了。隨著日出、晨幕、夕陽和日落,牌坊依然守在徽州的土地上,靜觀風云變幻、悲歡離合、忠誠守義、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