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舊小區改造將融入未來社區等理念
辦實辦好民生實事,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正不斷向細向深。
近日,記者從市建委獲悉,今年杭州將完成200個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并在“綜合改一次”、補足配套功能、強化居民主體、推動長效治理基礎上,融入未來社區、連片改造理念,推動片區資源統籌配置、多元主體參與改造。
“通過深入統籌老舊小區改造區域空間和資源整合,實現周邊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公共資源的共建共享,有效破解老舊小區改造的瓶頸。”市建委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加快制定符合我市城市特點的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意見,“我們將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需改盡改’,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民心工程,擦亮幸福示范標桿城市金字招牌。”
找準問題破瓶頸
經過兩年多探索實踐,杭州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經驗成果。
如針對空間不夠、功能不足,杭州鼓勵盤活國有存量房,優先將老舊小區內或周邊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存量房屋用于老舊小區配套服務。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盤活省、市、區三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存量房屋86處,約2.78萬平方米。
空間有了,配套全了,市場主體、社會資本才更愿意來。“在繼續推動存量整合盤活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將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管理和運營。”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公共服務水平,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而面對“眾口難調”基礎不均等問題,杭州還探索集中連片改造方式,優化空間資源整合和配套功能設置。
去年,臨安區錦城街道就將三個街區同時納入改造,既“統”又“分”。“如在治亂、治危和征遷拆違上,三個街區實行統一政策;而在具體改造中,則各有側重,因地制宜,如‘一號街區’著眼于暢通交通微循環,‘二號街區’側重治理逢雨必澇等民生關切點,‘三號街區’著力解決道路‘三通’問題。”錦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樣更有利于統一規劃設計、分步分項實施,一體化解決問題,實現集約化改造。
錦城街道的實踐經驗,將為杭州其他老舊小區推進連片改造提供參考。
立足未來促升級
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從原先拆違、修補、整治為主,到以綜合改造為重點的有機更新,杭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迎來一項“新任務”——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按未來社區建設模式改造,探索構建未來鄰里、建筑、交通、能源、物業和治理等場景,健全老舊小區配套服務,打造“15分鐘”居家生活服務圈。
余杭的梅堰小區已先行先試。
“小區通過保留水塔、老樹、五瓣梅等記憶元素,打造社區文化體驗空間,同時制定鄰里積分機制,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換積分、積分換服務’平臺,打造鄰里互助共同體。”余杭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區通過挖掘自身的發展歷史、地域特點、特色建筑、文化共識等元素,為公共空間確定文化藝術,形成貫穿小區的設計語言,塑造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增加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這樣的探索今年將越來越多地融入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
“未來社區建設將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途徑。”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未來社區場景構建與老舊小區改造有機結合起來,在常態化創新中不斷提高老舊小區生活品質,讓居民更具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全國城市有機更新提供“杭州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