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之變,古建行業從業者怎么看?
日前,住建部發布《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標準框架(征求意見稿)》,明確將來古建園林工程須由具備建設工程總包資質的企業承接,現在的古建園林施工企業如不具備總承包資質不能再承接古建工程。
一石激起千層浪。古建和園林行業從業者對此紛紛發表意見,供讀者和決策者參考。
專家建言
01劉大可
古建筑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方案審核專家庫專家。
基于古建專業特殊性,不建議合并。
1.古建專業與其他專業有較大區別,這也是許多總承包企業現在還沒有古建資質的原因。如果古建資質并入了總承包資質,會導致那些本不懂古建的企業去干古建活,后果是造成古建筑外觀的不倫不類,以及內在結構質量的下降。
2.大部分古建專業承包企業不具有總承包資質。那這些企業的資質怎么個合并法?必須企業合并?這等于說,這些企業以后就不能干古建活兒了。那不等于把這些企業置于了停業或半停業(如果這些企業還有其他資質)的處境?
3.古建施工企業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很多都是市、縣等地方上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是當地的老百姓。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企業解決了當地的許多就業問題。這些企業本來的生存條件就不那么好,資質合并后,這樣的企業就很難生存了。許多員工會因此失去工作。一些正常的家庭會致貧,一些脫貧家庭的會返貧。
4.西部許多地區和邊遠地區的許多市、縣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缺少現代化施工技術、缺少大型設備、企業沒有規模,但不缺工匠,不缺熟悉當地建筑的人。當地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一直靠當地的古建企業和當地的工匠干。如果合并了資質,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有許多企業將會停業,地區經濟會受到影響。這對于支援西部地區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是不利的。
5.古建筑不但是一個專業,更是一個獨立的建筑類別和學科。取消了這個專業資質,實質上對這個建筑類別和學科的建設發展特別不利。
6.古建筑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任何改革都不能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不應該不利于傳統文化人群的生存。這與新時期對傳統文化的政策不符。
7.中國的建筑主管部門如果不用管理手段盡力保護和強調本民族的建筑,這個工作思路是不對的。
02馬炳堅
古建筑專家,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原會長,北京市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所長,《古建園林技術》雜志主編。
這是一個錯誤方案,我表示反對。
關于資質改革的意見
目前,我國現存有古建園林施工資質的企業,除極個別的單位隸屬于具有建設工程總承包資質的企業之外,絕大多數不具備這個條件。而且它們大多數都是小型私企或小型股份制企業。這些企業不可能因資質合并而歸入到大型總承包企業當中。取消他們的資質就是砸了他們的飯碗。
即使將來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允許古建單位并入總承包企業,也很難實行管理。總承包企業是以現代建筑工程為主要業務,古建工程普遍規模很小,日久在總承包企業中必然因被邊緣化而逐漸消亡。
現代建筑的性質是工程,而古建筑則有相當部分屬藝術范疇,如油飾彩畫,木、石丶磚雕刻,乃至砌磚瓦,都是極細的傳統工藝技術;而現代建筑是以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為主,並且在逐步走向裝配化。二者是兩個走向不同的分支,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相距越來越遠,硬是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當放在一個系統內,很難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
工程建設總承包企業和古建筑施工單位所承擔的職能和使命不同。
工程建設總承包企業承擔的是國家基本建設功能;古建筑施單位承擔的是傳承弘揚中華傳統建筑文化和技藝的功能,他們是古建筑傳統技藝的傳承者,是國家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和傳人,是國家賴以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的實體。在古建施工單位從事技術工作的干部和工匠都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絕非一般的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在國外,這些人都是國寶級的人物。如果因為資質合并問題處理不當而毀了這批力量,我們將犯下難以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要接受歷史的教訓。
過去我們犯過很多錯誤,都是由于決策不當造成的:比如為建設新城鄉而拆掉大量有價值的老建筑而割斷歷史文脈;城鄉建設盲目追隨外國而拋棄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造成城市建設貪大、媚洋、求怪而失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包括改革開放初期將文物古建筑保護修繕這項祖國的文化事業也納入基本建設領域,實現市場化管理,以招投標確定修繕單位的做法,在人才培養、技藝傳承、科學使用材料、避免掛靠、確保文物建筑由掌握精湛技術的隊伍、人員進行修繕等方面均造成了極大混亂,給文物保護事業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歷史的教訓十分慘痛,難以挽回!希望我們今天不要再犯類似錯誤。
最后,引用一段毛主席的話來結束這段陳述:“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關于資質改革的補充意見
我為什么要針對“將古建施工資質與建設工程總承包資質合并”一事發表不同意見?
7月4日,我以一個在傳統建筑行業工作了五十三年的老兵的身份,發表了針對住建部市場司發布的“將古建筑施工資質與工程建設總承包資質合并"一事的不同意見,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為說明為什么要發表這些意見的理由,需要再作一點補充:
我發表反對意見,并非不贊成貫徹“放管服"改革,大幅壓減建筑工程企業資質類別的舉措,而是認為古建筑行業有它的特殊性,古建筑資質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當前將古建筑施工資質與工程建設總承包資質合并還不具備條件。如果過早進行合并,必然導致古建施工行業的消亡。
我的理由是:古建筑行業太小了,太弱了。古建資質的獨立存在是國家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有效的保護措施,它是一個系統,一層外殼,一個容器。如果失掉了這層外殼的保護,這些十分弱小的古建筑企業及其職工很快就會淹沒在工程建設的大潮中而失去它們特有的存在價值和存在的條件。
我這里說的“不具備條件"是指目前我們國家從上到下,從領導到群眾,包括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認知程度、識別能力方面還很弱,具體到建筑領域則差的更遠。不然為什么近些年各地打著建設的旗號拆除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卻很少有反對呢?為什么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愈演愈烈卻屢禁不止呢?為什么我們大學的建筑教育至今不能培養出既懂現代建筑又懂中國本民族建筑的建設人才呢?為什么建設主管部門、高等教育部門在落實文化強國戰略時卻始終沒人在這方面動動心思呢?為什么不少干部群眾滿懷熱情地去保護老城、保護傳統建筑卻不知不覺地做了不少畫蛇添足、照貓畫虎、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錯事,白花了不少冤錢還不知道錯在哪里呢?說到底是因為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八十年間,西方文化對我們民族的影響太大、沖擊太大了;我們本民族文化被邊緣化、被忽略、被遺忘的時間太久了,我們對什么是本民族的文化和建筑太生疏了。黨中央提出的文化強國戰略十分英明,但距離成為全黨全國的自覺行動、準確行動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的文化認知能力及文化自覺水平還差的太遠。在當前這種條件下,如果急急忙忙將古建資質合并到建設工程總程包資質里去,絕對做不到對總承包資質的加強,也不會實現對古建筑企業業務的拓展,而只會造成古建行業的消亡。
大家都知道“沙里淘金"這種現象。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首先聲明:我打這個比喻設有別的意思,只為說明一種現實和一個道理,請各位不要曲解):
金在通常情況下是與沙混在一起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看到的是沙而不是金。為什么?因為金的含量太少太少了,與沙比起來它幾乎為零。而一但把金淘出來,單獨放置就不同了:金因能獨立存在而充分展示它的光澤、價值并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一一有古建資質存在,就如同金被淘出來放在了容器里;與總承包資質合并,就如同讓沙金重歸沙海。我想,涉及古建行業的改革,如果能進行深層次的、慎重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不應該是讓沙金重歸沙海,而是繼續讓它獨立存在,繼續發揮它不可替代的價值。
資質合并和黨的文化強國戰略比較起來,后者是大局,更加重要,更加緊迫,甚至關系到民族興亡。
所以,我建議:在有關部門舉起改革之刃向下切的時候,把刀鋒稍稍偏離那么一絲一毫,躲過這只存放金沙的容器一一因為里面的金子實在太珍貴了。一旦將它切碎,不僅是我們民族損失,而且客觀上還有消弱文化強國戰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