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百多處文保古建筑如何防患未“燃”?
四月初法國巴黎圣母院的突發性火災,受損嚴重,當地政府決定閉館并且進入8-10年的修復期。這次的火災,讓人不禁聯想到了杭州也有不少歷史建筑,且木質結構占了大多數,它們也是杭州乃至全國的珍貴文物。保護好這些文物及歷史建筑,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身邊,杭州又是怎么做的呢?
杭州有900多處文保單位 七成以上是古建筑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杭州的文物也曾發生過火災,與胡雪巖故居隔街相望的汪宅,也就是如今的杭州市方志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004年4月27日,建于清朝的汪宅發生大火,火災過火面積100多平方米,古宅一間房屋里的屋頂幾被燒穿,只剩下燒焦的木柱、門框和橫梁,殃及11戶居民,所幸沒有人員傷亡。起火原因,是由于住戶用電茶壺燒水時,電線短路引起的。
“當時汪宅里住了很多居民,類似于‘72家房客’。那場火災后,我們就讓居民遷離,啟動了房屋修繕。”現任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文物巡查科科長段虹,是經歷過汪宅火災的一名文保工作者。她回憶,在救火過程中,消防隊員從汪宅里搶出三個煤氣瓶,讓圍觀的群眾很吃驚。而像在汪宅這樣的老房子里,使用煤氣瓶燒飯是很危險的。
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郎旭峰也對汪宅火災記憶深刻,他說,汪宅內原有居民住家30余戶,搭建了大量的違章建筑,火災隱患嚴重,加上建筑因年久失修,處境岌岌可危。2004年,市政府從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中撥出1500萬元,對汪宅實施住戶動遷和建筑維修保護,由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負責實施,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承擔施工任務。工程于2005年1月開工,至10月竣工。
汪宅火災后,杭州對文物的消防安全采取了更嚴格的舉措。據統計,杭州各級文保單位共900多處,對于這些文保單位,杭州市文保所一直都在進行重點文物案例監管。截至4月中旬,巡查文保單位(點)318處,其中國保52處、省保97處。
“除了一些橋梁、石刻外,900多處的文保單位中,有70%以上是古建筑,尤其是磚木結構,如岳廟、六和塔、胡慶余堂等。”郎旭峰說,這些古建筑最怕火,所以在日常巡查中,消防安全隱患是檢查的重點。
比如,在文物保護范圍內,不能給電動車充電,不允許使用微波爐、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尤其是室內,堅決杜絕。
有些文保單位的樓道內,堆積了不少紙板、紙箱,這些一旦發現,也要全部清理。老化的電氣線路,也要立即清理。
另外還有抽煙,文保單位要設立一個集中的抽煙點,在文保單位內流動抽煙是不允許的。
杭州寺院眾多,燒香也多,但在很多寺院是要求禁止明火的。
郎旭峰說,杭州不同文保點的文物價值有高低,但是消防措施是一樣的。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杭州已經在試行 “天地一體”不可移動文物實時監測系統和物聯網電氣火災風險管理系統建設。簡單來說,就是一旦有一個文保單位發生火災隱患,就會立即報警。
目前,杭州已經有20多個文保單位在試點,比如鳳凰寺。
“雖然費用會很高,但是杭州所有不可移動文物都會逐步推廣。”郎旭峰說道。
圣母院重修為什么要8-10年時間 文物修繕是一個極其精細的過程
在巴黎圣母院被燒毀后,法國政府當即決定重修,但是重修的時間至少需要8-10年,在此期間可能不會對外開放。
為什么文物修繕需要這么長時間?對此,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郎旭峰介紹,在國內文物修繕會根據建筑的狀況編制方案,通過專家認證以后,報相關部門經過層層審批,一般來講,文物的體量、大小不同,修繕的時間也會不一樣。如果碰到了難題,會相對久一點。
說到文物的修復過程,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片中重點紀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其中第二集,就介紹了正在故宮修復的遼金時期佛像。修復者在修復佛像手指時介紹,首先要找到和原先一樣的材料,根據斷痕、形態,把手指做出來,再接上,最后隨色。光隨色就要做好幾遍。幾遍隨色后,還要把灰塵蹭到修補的手指上做舊,讓它更自然一些。“因為這個手指只斷了一截,下截還在,所以就可以根據這個,判斷出斷掉的那截手指的形態。”修復者說。
杭州的文物修繕是怎么做的?
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物修繕工作也一直在進行著。大家熟知的六和塔,就進行過多次修繕。
楊小茹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主任,她參與了六和塔2013年的修繕。2013年5月2日,六和塔主體曾封閉保養343天,除了按照“不改變原狀、最低干預”原則,解決瓦片更換和防雷設施老化調整等常規問題外,楊小茹和她的同事們還在六和塔的塔身上裝了一套“體檢設備”,希望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監測古塔細致入微的變化,以此為依據可以更好地保護它,讓古塔“延年益壽”。
比如,在塔身上裝了65個小棱鏡,地面上設有4個監測點,監測機器人每年2次,通過光線角度來對比塔身有沒有傾斜、變化。
用這樣一種現代科技技術手段,來全方位觀測塔的結構穩定性和變化,六和塔是全省首例。修繕之后,這套“體檢設備”每半年都會出一份六和塔的“體檢報告”。這兩年,國內很多古建筑也跟著六和塔用上了這些檢測設備。
“在之前的十多年里,我們已經把杭州的文物都修了一遍。文物瀕危的一些狀況已經都解決掉了。目前全市95%以上的文物已經修繕完畢,還有5%大多在農村。”郎旭峰說,農村的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也是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重點區域,將通過修繕,把消防設施逐步配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