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臺寺下院屋頂修復工程
林蔭掩映的門頭溝戒臺寺一片清凈肅穆,緊鎖大門的下院里,古建修復施工已近尾聲。這個年久失修的百年院落將重現昔日風采,預計近日徹底完成修復。
在戒臺寺西北角,拾級而上爬到半山腰,透過門樓,一個三合院映入眼簾,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碌。“下院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曾是云游僧侶‘打尖兒’的客房。”房地集團古建分公司戒臺寺下院項目經理許海龍介紹,施工單位今年三月剛進場的時候,屋里地面鋪的是瓷磚,吊頂是石膏板,院子里雜草叢生,無從下腳。他介紹,這個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的院落,修復前外觀看著像古建,但門窗是現代風,屋里面被改造得“四不像”,而且南北廂房后檐又接出一部分,原有門樓及圍墻已不復存在。
古建專家拿著史料老照片對比研究,勘察院落,設計圖紙,后添的房屋先推倒,三個舊宅從面兒到里兒也都得重新“換臉”。
正房、兩廂房已修繕完成,站在院子里抬頭望向屋頂,會發現青色的石板瓦錯落有致,鋪設精美,如同鑲嵌琺瑯一般。“屋面施工的嚴謹和精細程度,就好比傳統‘掐絲’手法。”項目顧問、古建修復專家季榮貴說,這種屋頂的形式如同棋盤,古代匠師將其形象地稱為“棋盤心”,這正是京西門頭溝一帶地方建筑的特有風格。
屋面施工完全遵循古建工藝的老傳統:勾抹板縫、護板灰、泥背、灰背……十多道工序依次進行,每一項的每個步驟都缺不得,每項都得耗上三天左右的時間,工藝費時急不得。“跟新建建筑不一樣,古建中不能用鋼筋混凝土,必須使用原材料和原工藝,才能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等古建修繕原則。”
如今,這個小小的院落,大門正涂成傳統的鐵紅色,恢復的正方格檻窗及隔扇重新油飾后將一展明清古風。室內地面則用傳統古建方磚重新鋪設,室外的院子也將恢復方磚甬路。
戒臺寺下院修繕工期預計在這幾日內結束,屆時將移交給園區管理部門,是否向游客開放目前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