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色彩及傳統元素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及信息化,各國文化也在日益發生著相互激蕩、碰撞及交流。在這樣的時代,我國現代建筑設計需要適應時代潮流,積極吸取傳統元素的優點,融匯于自身以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推動現代建筑事業的發展。
民間工藝美術色彩及傳統元素和建筑設計的關系
德國的瑪雅在其《裝飾藝術手冊》一書中,論述了對傳統文化、歷史主義和藝術的喜愛。該書暢銷世界各地,也在表述著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兩者是密不可分的,絕對的分離也是不存在的,其中,傳統文化可以為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藝術靈感與經驗資料,藝術設計也是植根于傳統文化之中的傳承與創造。于是,可以說,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的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方面。深化對于兩者關系的認識,有利于給予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準確的定位與傳承發展。
作為一個藝術品種,工藝美術是通過視覺形象,通過對一定物質材料的藝術加工、制作而完成的物質產品。如果說材料是制作工藝品的“血肉”,那色彩就是工藝品的“皮膚”了。正如人的皮膚是最外露的機體一樣,工藝品的色彩則是整個作品中最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敏感的部分。為此,色彩美就是整個工藝美中最具直觀效果的一種美了。
多品種多門類的中國民間工藝品顏色的豐富多彩表現得令人目眩心醉,是極具審美價值的。作為審美客體的色彩是客觀存在,但以怎樣的色彩為美卻是極具主觀情調的。怎樣使審美主體與客體統一起來,獲得對工藝品色彩美的準確的審美把握呢?我們認為,應根據具體的工藝品制作、形成的過程,就其材料、質地、裝飾手段、工藝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去品鑒工藝美術的色彩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簡史》一書介紹,單就釉色而言,明清期間就有鮮紅、霽紅、寶石紅、豇豆紅、霽藍、寶石藍、孔雀綠、澆黃、魚子黃、鱔魚黃、茄皮紫等。再加上“戧金”、“炙金”、“描金”、“抹金”、“抹銀”等技術方法的創新,色彩就更艷麗多姿了。工藝品的這種色彩風格,能滿足不同人的不同審美情趣以及不同環境、場所對色彩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工藝品以其外在的形式所烘托的氣氛、情調可以影響、作用于人們的情感思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