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舉辦研討會探討龍華文化遺產傳承
為弘揚龍華地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指導下,徐匯區旅游局、徐匯區文化局、龍華街道辦事處、龍華古寺聯合主辦,上海非遺保護協會、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聯合承辦的桃花塔影江南風--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華系列)研討會4日于此間舉行。運用“千年龍華民俗大講壇”這一平臺,通過組織專家進行研討的形式,深入挖掘龍華地區歷史文化內涵,展現龍華地區民俗,探索城區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龍華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龍華,位于徐匯區西南部,該地區的部分遺存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是徐匯區內唯一具有千年文化歷史積淀的古老街區。浸潤著深厚歷史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徐匯人、龍華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自古以來,龍華地區就有在農歷三月初三逛廟會,看桃花等傳統。本次研討會主要圍繞龍華地區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國家級項目“龍華廟會”、徐匯區級項目“龍華民謠”和“龍華禪事”;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華塔”、上海市文保單位“龍華寺”。
中共徐匯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呂曉慧在研討會上表示,包括龍華廟會、龍華禪事、龍華民謠等重要項目,在海內外頗有聲望,希望專家能獻策獻力,挖掘龍華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城市更新有機結合,讓龍華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
上海市非遺協會會長、研究員高春明認為,龍華禪事是佛教文化保護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龍華禪事申報非遺,刻不容緩。
中科院院士、建筑學專家鄭時齡說,龍華古寺應該說是上海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古寺,其文物價值非常顯著,可以把整個龍華地區的改造和城市結合在一起,并帶動周邊文化發展。
據悉,上海龍華廟會是華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廟會之一,延續到今天又成為獨特的都市現代廟會。2008年,龍華廟會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植根于龍華古寺的龍華禪事包括禪修、禪言、禪音、禪藝、禪茶、禪食、禪緣、禪俗等八個具體項目。2017年12月,“龍華禪事”被列入第十批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龍華民謠是龍華地區廣大群眾在生活、勞動、婚嫁等方面集體創作的口頭文學韻文形式,是他們的生活實踐、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在富有節奏性、音樂性的語言形式中的真實反映,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2016年,龍華民謠被徐匯區列入第七批徐匯區級非遺名錄。
龍華塔位于徐匯區龍華鎮上。相傳建于三國吳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康僧會獲五色舍利13顆,孫權即命建塔13座,以藏舍利,龍華即是其中之一,唐末毀于戰火。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吳越五錢菽重建。現存之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系北宋原物,七級八角,高40.4米。每層塔身上有檐,下有廊,檐角高翹,掛有風鈴。塔頂有高達8米的塔剎,造型優美。1959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華寺位于徐匯區龍華鎮,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傳說為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今寺系清光緒年間陸續重建。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龍華晚鐘”為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從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龍華寺舉行的迎新年撞龍華晚鐘活動,吸引了許多的中外游客,這一活動已經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級旅游項目之一。1959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