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文化丨 羅漢床的衍生和歷史
羅漢床是古老的漢族家具,屬于臥具之一。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禮儀,在古代的文化語境里,床榻的等級比椅子高,而羅漢床就是榻類家具的一種。通覽歷代畫作,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頻頻可見古人以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至清末民初,羅漢床的地位極高,主要功用除了供主人小憩之用,還用來待客,常被擺設于小廳、正房明間、書房之中。一般于正中放一炕幾,兩邊鋪設坐墊、隱枕、放在廳堂待客。炕幾之上,既可依憑,又可陳放器物,典雅氣派、形態莊重。一般羅漢床最好是擺放在靠墻處,不要放在陽光直曬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羅漢床多數框架都是實木所制,所以盡量的避免陽光的直曬。還有就是注意將其放在的通風處,這樣采用有效的保持空間環境的干燥度。
隨著歷史的演進,羅漢床形成了審美與功能的統一,使用十分廣泛,與日常生活最為緊密,成為古代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之一。至今,它仍然是中式居室里的一個重要角色。
明清時期,古代大戶人家傳統宅院里,其家具陳設各不相同,構成了特定的活動氛圍。羅漢床與榻類家具,其位置之法則一致,且必搭配炕桌。《長物志·卷六·幾榻》開篇便提出了幾榻的雅俗、審美標準及不同于俗人之用途:“古人制幾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燕衎之暇,以之展經史,閱書畫,陳鼎彝,羅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制作,徒取雕繪文飾,以悅俗眼,而古制蕩然,令人慨嘆實深。”可見,在一些特定居室內,羅漢床可作隨意型擺設,對身份的要求也比較模糊,沒有尊卑之分,對坐姿也無嚴格要求,有別于其他家具的“正襟危坐”以保持一種身份與素養。
羅漢床在不同區域的功能
1)書房陳設
羅漢床是文人書房的重器。古代書齋基本上如是場景:“長桌一,置榻床一,榻下滾凳一,床頭小幾一,上置古銅花尊,壁間懸山水畫一,以便于焚香、品茗、鑒古、聽琴、會客、靜坐等體驗。”如仇英的《臨宋人畫軸》就展示了一個并不奢華卻意境別致的明代文人書房。畫面中心一屏一榻,獨扇的山水插屏,榻上坐一個文人,腳下是一個腳踏;床右側置一靠幾,既可靠在身后,又可搭放腳足。畫面右側的書案雖然不是名貴木材制成,但案上書卷琴棋整齊有序。明代文人書房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
2)廳堂陳設
羅漢床置放于廳堂之內,則一般是發揮其陳設功能。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曰“堂之制,宜宏敞精麗”,古人對于中堂的陳設布置,也相當講究。常置八仙桌子、一對太師椅、條案;或者是中間一個榻,榻上一個炕桌,前面放一個痰盂,兩側是腳踏,后邊有一個條案或一個屏風。另外,堂屋則是置放羅漢床、腳踏、燈架、掛屏等等,構成既實用又意趣的場景。
3)臥房陳設
文震亨在《長物志》曰:“面南設臥榻一,榻后別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籠、衣架、盥匜、廂奩、書燈之屬。榻前僅置一小幾,不設一物,小方杌二,小櫥一,以置香藥、玩器。室中精潔雅素,一渉絢麗,便如閨閣中,非幽人眠云夢月所宜矣。更須穴壁一,貼為壁床,以供連床夜話,下用抽替以置履襪。庭中亦不須多植花木,第取異種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靈璧、英石伴之。”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市場的要求,也是家具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分散與重構”是一種分解合成方法。從認識事物來說,分解的方法比表面的觀察要深刻的多。分解不僅有利于了解結構,對藝術造形來說更能深刻地了解事物內在的美,還能了解到局部變化對形態的影響,對客觀形態,通過分解,可以提煉出藝術審美中構造的成分、元素、基因、符號,經過分解再重新構成,產生了新的內容、新的形式。也就是通過對原體系的打散分解,找到我們所需要的形式要素,然后重新組合。
在中式家居的設計上,在使用羅漢床的時候,我們既要符合人文環境,又要保持自己的獨立風格。在客廳的布置上,深淺色彩的和諧搭配讓周遭的家具陳設擁有獨立的視覺存在感。于一隅擺放沉穩而又親和的羅漢床,同樣可與客廳中現代風格的沙發和諧一致,能瞬間成為視覺中心,規則之處藏著層層變化,不僅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兼具著會客以及休閑等多種功能,能拉近賓主之間的距離。
書房空間,則圍繞一種風雅氣質而設。布局要清晰凝練,富有韻味。因羅漢床兼具臥床和坐具的雙重功能,所以可將羅漢床擺放在書房中最合適不過。能夠與書香、茶香融為一體,無聲地刻畫著舊時光的優雅傳承,既可以雙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談,又可充分彰顯其濃濃古韻。因現代居室空間有限,則較少將羅漢床置放于臥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