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古建藝術——故宮那些你不知道的細節
故宮的宮殿大氣磅礴,故宮的故事引人入勝,故宮的珍寶琳瑯滿目。除此以外,故宮還有許多鮮被關注的地方,常常被遺漏、被錯過……細節的故宮同樣精彩,你能找到它們嗎?
先有斷虹橋,后有紫禁城
太和門外、武英殿東面的斷虹橋,橫跨在內金水河上,與古槐垂柳相依。它是故宮內最古老的橋,建于元代,它也是最精美的橋,橋身白玉石欄板上布滿栩栩如生的花卉、行龍圖案,蹲于望柱上的小獅子形態竟無一雷同,東側從南數第四只獅子手抓腦后,顯出憂郁模樣,據說曾引發皇帝思子之情。四只橋頭蹲獸,則格外奇異,為元代“倚山龍”的形象,除此地以外,僅見于永壽宮、景仁宮的兩座石影壁上,非常稀罕。
不了了之的水晶宮
故宮內廷東六宮東南部的蒼震門內,有座怪模怪樣的建筑——延禧宮水殿,嶙峋的鑄鐵骨架,勾勒出一派西洋風,它明顯是一座未完工的亭閣,一座爛尾樓。原來的延禧宮在道光年間毀于雷電,宣統元年,隆裕太后接受建議,準備造一座“水殿”作為防火的鎮物,四周用條石壘砌水池,引金水河水環繞,建筑以玻璃為墻,墻夾層中蓄水養魚,隆裕太后還親自題匾“靈沼軒”,類似于當今的“海底世界”。這座水晶宮固然設計巧妙,但由于國庫空虛而拖延了工期,最終被風雨飄搖的亂世劃上了省略號。
據傳曾有多位被廢的后宮娘娘在此居住,所以被視為“冷宮”,由此可見該宮不受皇帝待見,皇后和受寵的妃嬪一般不會在這里居住。
目月也“明”
有人進了故宮愛看楹聯,愛看匾,故宮里的字的確故事多,講究多。西六宮翊坤宮大門口有座木制影壁門,門上自右向左橫向排列著四個大金字——光明盛昌。當影壁門折疊打開,便只余下“明盛”二字。奇就奇在這“明”的左半邊“日”變成了“目”,而“盛”字上的一點則不翼而飛。堂堂紫禁城也會出錯別字?道理也簡單,清朝文字獄大盛,人人自危,想是“光明盛昌”這個文案在裝修前即已通過,及至發現打開門只可見“盛明”二字,這才想到:難道大清皇宮里卻要“盛明”?怎么辦?也許只有“錯體”一途了,好在這在書法作品中也并非沒有先例。
御用花斑石
漫步乾清宮大殿的前廊下,會發現鋪設在地面上的一種奇特石材,五顏六色,紋理奇異,似滿堂寶石鋪地一般。其名曰“花斑石”,或“紫花石”,坤寧宮、乾隆花園等處也偶見。花斑石特產于河南濬縣,曾是皇家專采的貢品石。早在三大殿營造的時候,即被明朝皇帝親命使用,且對于使用中的磨切質量非常重視,大臣也經常查視。可惜的是,三大殿毀于兵火,重建時以金磚代替,再也見不到那大片華貴、瑰麗的地面了。
“鳳龍呈祥”
故宮是規矩大過天的地方,處處尊崇上尊下卑的道理,卻也偶爾有些與常理不符的地方,比如交泰殿的龍鳳和璽彩繪。宮殿東西大門的上梁枋繪有雙鳳,下梁枋繪有雙龍,“鳳在上、龍在下”,雙鳳凌于雙龍。交泰殿為內廷后三宮之一,殿內正中擺放皇后專用的寶座,作為千秋節接受嬪妃、命婦朝賀的地方。此殿的特殊彩繪,體現了對皇后地位的尊崇。
看不見的皇家花燈
乾清宮院落中,有兩塊高一米有余的漢白玉大石塊,石上活潑的雄獅正挽手起舞,石座中心鑲有鑄鐵膽,一時令人看不出用途。這石雕已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而真正使用卻只有三十來年。原來,乾隆、嘉慶兩朝,按清宮習俗,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來年二月初三日,宮中要安設天燈和萬壽燈,屆時,總管內務府大臣領眾人將高達十米的“花燈”舉至乾清宮等處,豎立在石座上,喜慶氣氛便會籠罩故宮,此習俗在道光年間被取消,從此只剩石座孤獨地立在大殿前面。
真假菩提樹
紫禁城并不是一處以樹木取勝的園林,除了御花園外,宮內的大樹算不上多。然而在西部壽安宮后面的小院落內,卻植有兩棵古樹——菩提樹,各居甬道一側,每年夏季滿樹飄搖著奇特的黃色樹花,并在秋天結出帶有漂亮線條的金線菩提子,常被妃子們收集起來做成手串。這兩棵佛門圣樹相傳為明萬歷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手植。清乾隆皇帝寫下《英華殿菩提樹詩》,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內,今詩碑仍在。說起來,這兩株名聲在外的菩提圣樹,其實并非真正的印度菩提,而是一種椴樹,只不過盛名之下從沒有人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