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你會遇見不一樣的古建筑!
在我國有許多古老的建筑,它們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布滿滄桑,但是歷經千百年依然矗立在中華大地。它們是中華文化的體現,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見證,是這個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的象征。
西藏除了有最藍的天、最熾熱的陽光、最美的神山圣湖之外,其古建筑在這些自然美景的襯托下更能展現高原之美。氣勢恢宏的宮殿,金碧輝煌的廟宇,還有簡樸的碉房……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建筑以華貴、莊嚴、質樸向我們無言地訴說著藏民族曾經創造和正在創造的燦爛文化。
宗山——固若金湯的防御工事
系西藏宗政府(相當縣政府)所在地。宗,本意為“碉堡”、“山寨”、“要塞”。古代的宗,一般是各大、小酋長的駐地,到了14世紀,帕木竹巴政權新建13個宗級地方行政機關。
宗山建筑,包括經堂、佛殿、宗政府、監獄、倉庫等,一般建造在山頭上,山下則為居民區。
江孜宗,一個有著重大的軍事意義和價值的地方,西藏軍民,用火槍土炮、大刀弓箭,憑借宗山地形和防御工程設施與英侵略軍對抗三天三夜。
寺廟——諸神居住的地方
西藏寺院一般都很龐大,如哲蚌寺座落在拉薩西郊格培山腰上,建筑連綿起伏,鱗次櫛比,層樓疊閣,蔚為壯觀,儼如一座山城。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動場所,又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財富的集中地。
西藏寺院一般以措欽、扎倉為中心,措欽大殿既是整個寺廟活動中心,也是建筑群藝術構圖中心。
碉房——宗教色彩濃郁的民居
西藏民居大多為兩層或三層的碉房為主,也有四層。碉房,其形狀多呈方形,也有不拘一格的多角形出現。碉房的最大共同特征是平頂,工藝獨特,檁子上鋪些木棍,再夯以特殊的黏土,風吹雨淋也不影響使用,堅實得很。
碉房的另一個特征是上小下大,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都呈梯形,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穩固與厚重。
窗子略顯窄小,外沿涂以玄色,視覺上顯得更加小巧,與整體白色的外墻形成巨大的視覺反差,這便是藏族建筑最典型的色調風格。
外窗涂以黑色是受宗教習俗的影響,藏族認為黑色能夠避邪,能夠阻止外邪的入侵。窗子的形狀也同碉房一樣呈梯形,且普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