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樓——中國古民居建筑,它有何特殊之處?
由于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氣候地理條件和生活方式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就住的房屋樣式和風格也不相同。
古民居的形式有很多種,碉樓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在不同地域,碉樓的建筑風格和藝術追求也是不同的,綜合反映了地域居民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是我國較為珍貴的文化瑰寶。
這個特殊的中國古民居建筑——碉樓。
碉樓始建于清初,大量興建是在20世紀20~30年代,它在中國分布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其形成與發(fā)展是與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它綜合地反應了地域居民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人們出于戰(zhàn)爭,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風格,藝術追求是不同的。
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樓應為廣東江門開平碉樓,它應是眾多碉樓中的典型代表。
鴉片戰(zhàn)爭以后,開平人民迫于生計,開始大批出洋謀生,有了些產(chǎn)業(yè)。到了民戰(zhàn)亂時期,開平因水陸交通方便,同時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優(yōu)裕,因此,土匪在開平一帶集中作案。
因在多次劫掠中,有人將劫掠的人救回碉樓安置,有效抵制了匪徒的劫掠,因此,大家覺得碉樓在防范劫匪中起了作用,為保人身財產(chǎn)安全,便大力興建碉樓式的樓宇。
開平碉樓為多層建筑,便于居高臨下地防御;碉樓的墻體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墻或火攻;碉樓的窗戶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而且在樓內(nèi)開設射擊孔。
開平碉樓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現(xiàn)力,人們著力運用外國建筑中的穹頂、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樓千面的建筑式樣。根據(jù)上部造型可以將開平碉樓分為柱廊式、平臺式、退臺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種式樣。
開平碉樓從建筑材料還可分為石樓、夯土樓、青磚樓、混凝土樓。按照使用功能可分為眾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
眾樓是由多家集資興建,每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居樓則是富人獨家出資建造,有防衛(wèi)和居住兩大功能,其中生活設施完善,起居方便,造型多樣,外部裝飾性較強。而更樓則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等地,便于提前發(fā)現(xiàn)匪情,向各村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