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和日式庭院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處?
總體而言中國傳統的庭院規劃深受傳統哲學和繪畫的影響,甚至有“繪畫乃造園之母”的理論,最具參考性的是明清兩代的江南私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重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義于物,以物比德。園景主體為自然風光,亭臺參差、廊房婉轉作為陪襯。庭院景觀依地勢而建,注重文化積淀,講究氣質與韻味,強調點面的精巧,追求詩情畫意和清幽平淡質樸自然的園林景觀。
日本庭院源自中國秦漢文化,至今中國古典園林的痕跡仍依稀可辨,日本園林擺脫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日式庭園有幾種類型,包括傳統的耙有細沙紋的禪宗花園、融湖泊、小橋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古典步行式庭園、以及四周環繞著竹籬笆的僻靜茶園。也可以說是中式庭院一個精巧的微縮版本,細節上的處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
細節區別
【色彩和圖案差異】中式園林色彩應用較中和,多為灰白色。構圖上以曲線為主,講究曲徑通幽,忌諱一覽無余。日式園林整體風格的寧靜、簡樸甚至是節儉的。它的色彩奇妙,里里外外都泛著灰色,而不是俗氣的艷色,各種潤飾也降到最低限度。
【鋪地與材料】中式園林鋪地材料采用天然石材、卵石。日式風格的庭院更注重地面的裝飾,庭院中洋溢著一股生命的力量。木質材料,特別是木平臺在日式風格的庭院中經常使用。在傳統的日式風格的庭院中,鋪地材料通常選用不規則的鵝卵石和河石,還有丹波石和大理石鋪裝。此外還有碎石、殘木、青苔石組和竹籬笆。
【植物】中式庭院植物有著明確的寓意和嚴格的位置。如屋后栽竹,廳前植桂,花壇種牡丹、芍藥,階前梧桐,轉角芭蕉,坡地白皮松,水池栽荷花,點景用竹子、石筍,小品用石桌椅、孤賞石等等。日式應用常綠樹較多,一般由日本黑松、紅松、雪松、羅漢松、花柏、厚皮香等;落葉樹中的色葉銀杏、槭樹,尤其是紅楓,櫻花、梅花及杜鵑等。在栽培容器方面,石器是比較傳統的,可擺放在庭院中關鍵的位置。
【特色與潤飾】渾然天成,幽遠空靈。中式庭園講究借景、藏露,變化無窮。充滿象征意味的山水是它最重要的組成元素,然后才是建筑風格,最后才是花草樹木。日本庭院的典型特征是一尊石佛像或石龕或巖石是這類風格不可少的,同時飛石、汀步和洗手的蹲踞及照明用的石燈籠。
【造園手法】中式園林“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使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并用中式庭院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梅、蘭、菊、竹作為庭院的設計主題,以此隱喻主人的虛心、有節、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君子風范。常用“小中見大”的手法,造園時多采用障景、借景、仰視、延長和增加園路起伏等手法,利用大小、高低、曲直、虛實等對比達到擴大空間感的目的,產生“小中見大”的效果。
日本傳統庭院中的真、行、草布局手法,則表示了由繁到簡、由仿真到擬意的不同風格樣式。本庭院憑著對水、石、少的絕妙布局,用質樸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達玄妙深邃的儒、釋、道法理。用園林語言來解釋“長者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涼之露地”的境界。(文/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