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石雕建筑:石拱橋的歷史與發展
石拱橋是中國傳統的橋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這一體系多種多樣,在中國橋梁發展史上一經出現,發展很快,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后,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傳統石雕建筑歷史悠久外形優美,古今中外名橋遍布各地,在橋梁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適用于大、中、小跨公路或鐵路橋,尤宜跨越峽谷,又因其造型美觀,也常用于城市、風景區的橋梁建筑。
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
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貴的傳統,對于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我國勞動人民制作石料的工藝極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塊大石碑,又能把石塊雕刻成各種形象。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便于就地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橋梁又多有附屬小品建筑,如橋頭常立牌坊、北京北海瓊華島前的石拱橋,兩端就各有一座規模甚大而美麗的牌坊。華表、經幢和小石塔也常用于橋梁,如蘇州寶帶橋、泉州五里橋和洛陽橋等。
中國的傳統石雕建筑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貴的遺產,顯示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筑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