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美:仿古建筑材料中的瓦當與滴水
仿古青磚瓦是當代人們為追求古代建筑的古典美,而去仿造古典建筑材料磚塊和瓦片而研制出的一種仿古建筑材料。
仿古青磚瓦根據古代磚瓦制造工藝進行生產制作,主要仿制生產唐宋時代,明清時代和大漢時代的各類小青瓦,灰色筒瓦、龍吻雕塑、飛禽走獸雕塑品,瓦當等產品。仿古青磚瓦能夠很好的仿制出古典的技藝,具有較強的時代感,磚瓦形象生動逼真。對于建造仿古建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瓦件是一座建筑的帽子,覆蓋在屋頂上的瓦片和瓦當隔絕了風霜雨雪的同時,也展現出美麗的線條與姿態。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不同年代的瓦件也展示出不同的風貌與特征來。滴水就是其中十分特別的一種。
在古代建筑的屋檐上我們通常可以看到一排連綿的波浪線。細細看去,圓的是瓦當,而尖的就是滴水了。
滴水,又俗稱滴子,位于建筑物屋頂仰瓦形成的瓦溝最下面。在瓦當與瓦當之間所設置的像倒三角形的瓦片,可以導引雨水往下滴,因此被稱為滴水。滴水的形象最早出現于唐代的繪畫石刻上,而建筑上的實物則出現在宋遼時期及之后。宋遼時期多用重唇板瓦,到了明清時期便漸漸發展成了如意形滴水。
滴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回流,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對檐椽的侵蝕以及雨水滲入屋內,二來防止雨水對建筑物臺基的沖刷區域過寬,從屋頂上流下的雨水只落在屋檐頂正下方的有限區域內,從而較好地保護臺基平整和墻基的穩定。
像瓦當一樣,滴水的表面也會用許多漂亮的紋飾來裝飾。云紋、花草、鳥獸、漢字,滴水的外貌,與它的好搭檔瓦當一起,形成了建筑物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過,滴水和瓦當雖然是相伴相隨的好伙伴,卻并不是同時出生的。滴水的出現比瓦當至少晚了一千年。這和歷史上的降雨量、建筑功能的其他方法、建筑區域差別等因素都有關。不過,雖然晚生一千年,卻并不影響滴水與瓦當的配合無間,同為匠師與民眾所喜愛。
舉目望去,古建筑檐上的瓦當與滴水就像是相伴相生的好閨蜜。古代話本小說里常用“臉若銀盆”來形容一個女子的美貌,而與之相反的是,現代人的審美里卻更喜歡瘦臉尖下巴。圓圓的瓦當正像是那個圓臉的古典美人,而倒三角形的滴水則正好是尖下巴的骨感麗色。這相伴相生的搭檔關系,真是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