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古代園林隱藏的玄機嗎?
古代文人墨客和今天的游客都很著迷,然而,這些古典的花園,到處都隱藏著神秘!
古代園林藝術家往往是畫家或詩人,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早期按照詩歌和繪畫的創作原則,注重相似性和魅力,追求安靜優雅的興趣、浪漫優雅的舉止、簡單的氣質和情感,表現出朦朧、含蓄的美,追求藝術理念,最終達到詩歌和繪畫的藝術領域,被稱為凝固的詩歌、三維繪畫。
園林中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都承載著無限的深情和無限的深情。藝術理念是中國美學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疇之一,是指詩歌、繪畫、歌舞、戲劇、園林等藝術中抒情表達的審美境界,是心與事物、情感與場景、藝術與環境的融合。藝術理念是創造力與心源的融合。客觀的自然場景和主觀生活情感的融合和滲透。
(1)用詩詞對聯表達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匾額、對聯、詩歌、碑刻、書畫和標題不僅是襯托園林主體的裝飾,也是意境欣賞的文學形式指導,描述抒情隱喻和命名主題,對園林景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風景不透明,風景不活。在《紅樓夢》的第十七回中,曹雪芹用賈政的口說了這樣一段話:幾個風景,幾個亭臺樓閣,無字標題,讓花柳山水無法生色。指出園林中的亭臺樓閣、景觀、花木等形式在表達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對聯題等文藝形式表達,可以更恰當地展現園林家園和園主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讓游客獲得象外風光和景外風光。
比如蘇州拙政園有一塊大牌匾,上刻的志清意遠就是取古詩臨水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遠。中國園林經常將古詩與園林景觀相結合,創造詩意境界。比如拙政園有一座臨水建筑叫和誰坐在一起,取自宋代蘇東坡的話:和誰坐在一起?明月清風我。體現了古代文人清高不群、壺中天地的人生追求,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倡導情境融合的審美理想。
(2)文化典故表達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與民族傳統文化密切相關。一些文化典故經常被造園者引用來表達他們的理想和情感。無錫寄暢園的知魚閾,蘇州留園的壕濮亭,北京頤和園的魚藻軒,都借鑒了莊子·秋水:莊子和惠子游在濠梁之上。莊子說:魚旅游平靜,是魚之樂。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表達了園主親近自然、向往自由的興趣。
蘇州留園有聞木西香軒四面開放,周圍種植各種桂花,每逢桂花香飄散的季節,花香就會彌漫在花園里。它的立意是襲用一個哲學典故:宋代黃庭堅探索哲學和禪宗的深刻含義,一直不明白它的道是無隱的。有一天,他和禪師同行山間,當時巖上的桂花盛開,于是禪師告訴他,道的形狀就像這樣芬芳。雖然看不見,但四面八方都彌漫著,所以無隱。于是黃庭堅突然明白了道的存在和運行特征。聞木西香軒取決于這個典故。
(3)花木比德表達意境
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些擬人化的植物最能寄托出豐富的情感和哲理,往往成為入詩入園的好題材,其中竹、菊、梅、荷最為典型。竹子以其挺拔美麗、高風明節、歲寒不凋的特點,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蘇東坡有一首詩:我寧愿吃無肉,也不愿住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菊花因為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成為隱逸的代言人。梅花也成為優雅、高貴、幽靜的象征,因為林布的淡淡的陰影、斜水、淡淡的香味、浮動的月亮和黃昏。周敦頤的著名文章《愛蓮說》稱荷花不染污泥,稱贊荷花的高貴品格,并將其視為清白和高貴的象征。不同的花園和主人會用同樣的感受和手段宣布他們對某種植物的喜愛。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不僅為人們創造了環境,也為人們創造了自然。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古典園林藝術是一種人性化的自然。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種人性化的自然,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它充分融合了自然、文化和思想,可以說是自然美、建筑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