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歧口古鎮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一鎮
歧口古鎮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沿岸,臨縣南端。它屬于山西臨縣。清朝至民國時期,憑借黃河水運,成為當時北方的重要貿易城鎮,享受"九曲黃河第一鎮"同時,它也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
歧口古是一個軍事沖鋒。明清民國時期,黃河水運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重要貿易城鎮,西接陜西、甘肅、寧夏、蒙古,東接太原、北京、天津,是東西方經濟文化的樞紐,享有黃河第一鎮九曲的美譽。歧口的繁榮是由于大同歧的驚心動魄。大同歧被稱為黃河第二歧,是一個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因此,歧口成為黃河北干流上水道的中轉站,得名。
當時,西北省的大量物資源不斷從河流運輸。到達歧口后,騾子、馬和駱駝被轉移到太原、北京、天津、漢口等地。當他們回來時,他們通過歧口將當地物資轉移到西北部。在鼎盛時期,歧口碼頭每天只有150艘船,有300多家服務商店。日復一日,歧口以水旱碼頭小都市的美譽傳遍南北。
目前,該鎮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主要包括貨棧、票號、當鋪等商業建筑、寺廟、住宅、碼頭等,幾乎包括封建制度下典型民間水運貿易集鎮的所有類型。由于古鎮仍然是原始而簡單的居民生活形式,它也被稱為活古鎮。
古老的住宅已經成為當地第一個景觀。這里的明清民居建成了一條街道,矗立在黃河邊。住宅按地形斜坡排列。在街道上,古老的黃河卵石鋪成了街道。那些古老的磚瓦建成了房子,優雅而古老的魅力。房子斑駁失修,雖然不破碎,但性格奇怪。
青磚灰瓦建成的小庭院青磚鋪成的胡同是歧口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住在這里的人們仍然保持著緩慢的生活方式,有著過去繁榮的歷史,但當地人可以保持平淡,過著平淡的生活。只有這樣,歧口才有真正古鎮的歷史魅力。
歧口古鎮的街道和商店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筑的典范。主街沿臥虎山,從東開始,沿秋水河西,再逆黃河北上。
據記載,歧口店的大規模建設始于清乾隆年間。道光年間,鎮上有60多家店鋪。到民國五年,店鋪眾多。除縣外,還有包頭、河曲、綏德、府谷、孟門、汾陽、孝義、介休、平遙等地的204家店鋪。
"物阜民豐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是清代文人崔炳文對山西歧口鎮的描述。歧口作為黃河邊緣的樞紐,晉商在這里努力工作,不僅留下了許多精致的建筑,而且增添了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