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村落,避免千村一面!
目前,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巨大轉變,許多農村地區已經開展了新的農村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一些文化標志被清除,大量的文化記憶也消失了。這種做法人為地將兩種文明分開,不利于文化遺產和社會發展。我們應該以高度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信心,盡可能保護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載體和環境。
按照突出區域特色、反映農村特色、繼承優秀文化的要求,努力建設歷史文化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美麗鄉村的典型代表。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村落是全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手段。許多歷史文化村落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落后,農民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差,生活環境簡單,現代生活方式不協調。
為了改變這些村莊貧困落后的面貌,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必須全面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村莊,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村莊環境臟、亂、差和苦、窮、窮的局面。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村落是加快農村旅游發展的客觀要求。歷史文化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景觀價值,代表著親近自然、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非常適合旅游休閑目的地。
在旅游發展中,如果能有效保護歷史文化村的原貌和歷史文化,向游客展示優秀的建筑文化、道德文化和輔導文化,向游客傳達保護理念,這種旅游發展將在促進歷史文化村的保護方面發揮良好的作用。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村落的審美價值,科學、有序、適度地開展旅游開發,努力實現保護促利用、強保護的良性循環。
鄉村古建筑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獨特的時代特征和人類生活的印記。做好古建筑保護工作,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亮點。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避免千村一面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在舊城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各級政府應認真提高對古建筑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正確處理保護、繼承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體系,提高全民對古建筑的保護意識,積極參與古建筑的保護活動。
建立古建筑保護責任制,充分利用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民三級保護網絡,加強日常安全檢查。為避免城市化過程中對古建筑的破壞,規劃應采取離開舊城、開辟新區的建設理念。建設規劃設計部門應加強對農村住房建設的指導,使新住房與傳統住宅風格相統一。
對于傳統民居的建設,要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在改善生活環境的同時,保持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政府部門對有功保護和修復古建筑的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同時,嚴厲打擊盜竊和銷售古建筑及其建筑構件的違法行為。
充分發展特色古建筑旅游資源,帶動旅游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以古建筑旅游價值取代民間資金,以民間資本保護和維護古建筑的良性循環
文化是靈魂。如果美麗鄉村的建設缺乏文化內涵,它就像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因此,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僅要停留在美麗鄉村的外觀上,還要深入挖掘各地的文化內涵,以先進的文化建設影響農民,而提高農民的素質。
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的美不僅體現在鄉村的外觀上,也體現在人們的內心和人文素質上。如何科學合理地保護和利用古村落和建筑,使其成為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重要驅動力,值得深入探討。
因此,要深刻認識農村古建筑的多重價值,把古建筑的保護、修復和利用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