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中感受中國寺廟建筑的魅力
今天的旅游,寺廟是觀光的首選,這主要是因為寺廟包含了中國深厚的佛教文化和輝煌的民族建筑藝術等傳統(tǒng)文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寺廟美麗的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給一個人一種沉默,回歸自然的感覺,可以讓一個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洗禮,平衡。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每個人都處于激烈的競爭中,更需要這種暫時的放松和解脫。
我也喜歡去寺廟。我特別喜歡在寺廟的樹蔭下和小路上散步。如果我?guī)е槐鹃e書坐在院子里的亭子里慢慢看,那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王偉詩中也會有一種坐著看苔蘚,想穿宋朝的感覺。
描寫寺院環(huán)境之美的禪詩,首選應為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禪房花木深,曲徑通幽。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聞鐘聲。
詩意有趣,風格清新。它描繪了江蘇常熟玉山北麓的破山寺禪院,即興福寺。常建從第一聯(lián)開始就一直在寫風景。它總是描述寺廟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翠綠、空曠、優(yōu)雅、寂靜,以及和諧、美麗,尤其是點對聯(lián)。曲徑通幽,禪房花木深,趣味濃郁,禪意濃郁,令人難忘。
宋僧的《梵天寺》詩也是描寫寺廟環(huán)境的禪詩。根據(jù)張岱《西湖尋夢》卷五《西湖外景》中的《梵天寺》條載:
……東坡憔悴杭州時,寺僧守住了這一點。東坡走訪時,看到墻間詩有:
夕陽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柴扉夜未掩,片月隨行。
只聞犬吠,又進青蘿卜。
東坡援筆和之說:但聞煙外鐘,看不見煙中寺。幽人行不已,草露濕芒履。只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清遠幽深,氣味自合。
守詮釋梵天寺禪詩。他的題目在梵天寺的墻上。蘇東坡參觀梵天寺時,看到墻上的詩,感覺清澈可愛,充滿禪意。因此,詩歌蓬勃發(fā)展,循序漸進地詮釋了詩歌的魅力。這個問題寫了<<梵天寺見僧守演小詩,清婉可愛,次韻,這首詩在《宋詩紀事》卷九一中也有記載。據(jù)《冷齋夜話》記載,僧守詮釋當時是一位著名的禪師,游山游水,放任自由,還假狂污,但他的詩寫得很好,山野林泉氣十足。《題梵天寺》在周紫芝的《竹坡詩》中有幽深清遠,林下有一種風流。這個評論很合適。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太陽西下,蟬鳴,行腳歸來的獨僧,慢慢走進被樹林掩蔽的寺廟。說是寺院,其實是個簡陋的小庵,走進后連木門都不用關,于是隨行的月亮也跟著他進了院子。詩真的很美很優(yōu)雅。雖然我們沒有描述寺廟的環(huán)境,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脑姼柚畜w驗到寺廟的寧靜。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剿聫R藏在綠色的森林里,曲徑在森林里慢慢延伸。
正是因為這種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美,當時的文人和官員也喜歡去寺廟尋求安靜。他們很安靜,但寺廟里的僧侶不能安靜。明·馮夢龍的笑史·半半日閑》載:貴人游僧舍,酒香,念唐詩云:‘因竹園逢僧話,又要浮生半日閑。僧聞而笑。貴人間僧何笑,僧日:‘尊官得半天閑,老僧卻忙了三天。,唐人詩指唐·李涉的詩《題鶴林寺壁》,詩道:整天錯錯碎夢,忽聞春盡力登山。因為竹院逢僧話,偷了半天閑。馮夢龍說這是個笑話。事實上,這是真的。就像蘇東坡的一大群人這次又來到梵天寺一樣。他們必須吃喝。僧侶們必須煮水、泡茶、刷鍋和做飯。有時他們必須為他們準備食物。他們可能無法處理三天。因此,發(fā)生了只聞狗吠,然后進入青蘿卜的情況。只要你聽到狗叫,你就會知道又有客人來訪。這時,僧侶們不得不悄悄地走出側門,沿著小路走向深山。因此,蘇東坡說:時主僧皆出,庭戶寂然,遷徙久之。”
盧倫,唐代大歷十大才子之一,也曾寫過一首《過仙游寺》,詩中贊美寺院的自然環(huán)境,其詩稱:
上下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閑步。
數(shù)峰行盡猶未歸,寂寞經(jīng)聲竹陰暮。
盧倫雪后參觀了仙游寺,所以山上有白云,在山上游泳,山下流水潺潺,穿過山谷。他們是如此的平靜和舒適,仿佛在悠閑地散步。作者在山峰中徘徊,余興未盡,流連忘返,在暮色中看到一片竹林,在這寂靜幽深的竹林中,傳來一陣悠揚的念經(jīng)聲。詩人在詩的結尾沒有說游仙寺,但讀完詩后,我們知道游仙寺就在竹林里,悠揚、祥和、悅耳的誦經(jīng)聲從游仙寺傳來,我們也知道游仙寺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無形中,它給了我們一種世界上一切都知道和感受的感覺。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禪宗詩歌描寫了寺廟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寺廟的環(huán)境美,感受到寺廟原始的自然、安靜、開放、和諧的自然禪宗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