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頂馬蹄寺:集石窟藝術裕固族風情于一體!
馬蹄寺位于蘇南裕固族自治縣,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裕固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石窟建于北涼,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馬蹄寺石窟是一個大型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蜿蜒近30公里,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這里的一塊巖石上,踩下一個蹄印,寺廟得名。有七個小石窟: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每個小窟群,多有30多個窟,少有兩個窟,共有70多個窟。
這些石窟最早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宇及其弟子鑿的,先是郭隱居講座處,后人增塑佛像,鼎盛時期有300多名僧侶。
明朝永樂時期改名為普光寺。寺內原有的金鞍龍袍是清朝乾隆賜予的皇家物品。由于歷史悠久,馬蹄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一起被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馬蹄寺石窟自東晉以來,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中華民國1600多年。它是省歷史悠久、藝術價值高的文物和歷史遺跡之一。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于,千佛洞有500多個懸崖塔洞穴,是體驗草原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馬蹄寺以傳說中的天馬在這里的飲用水中有馬蹄印而得名,又稱普光寺,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至今已有1600多年。遺憾的是,由于當時北方軍閥的分離和混亂,以及歷代王朝的變遷和戰爭的延續,馬蹄寺原有的大型建筑大多被戰爭摧毀,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和許多石窟。北涼時期,馬蹄寺最早是漢傳佛教寺院,后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
馬蹄寺再次被破壞,發生在動亂十年的動亂時期。不僅寺廟里的石窟、壁畫、佛像幾乎都被破壞了,石窟外的建筑也消失了。馬蹄寺存放的33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寺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大部分都是改革開放后重新修復的。寺廟里的主要建筑,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大部分都是明萬歷時期的舊跡,這是不幸中的大幸。雖然這些寺廟經歷了百年的風雨,但它們仍然屹立在百丈懸崖上,這讓古人感到驚訝。它給人以巨大的視覺和靈魂沖擊,許多文物,如金代站佛、北魏文殊菩薩劍、清康熙皇帝龍袍、乾隆皇帝馬鞍等,讓人感嘆歷史滄桑和馬蹄寺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