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北京房山常樂寺的歷史起源
房山常樂寺位于遼壽昌年間,建于北朝南。明成化時期,有一個叫劉山的太監主持了重建。重建的常樂寺有四座寺廟,前面有山門,周圍有庭院墻。清、民國進行了修繕。古剎位于甕城中心,有兩進殿宇。前院有三座無梁殿。漢白玉券門窗,重檐歇山頂,明間穿堂。后院還有三個殿,硬山式大脊,棋盤心,雙扇破門,殿前有寬闊的月臺。正殿兩側原有五間配殿。
常樂寺紀念碑文記載:京都宣武門外至常樂寺70多里,有一座自來塔。塔上有大鵬獅象,經常有求醫的信徒來。大金壽昌年間在這里建寺,到英宗時,寺廟只剩下遺址了。從洪武到英宗,有一位法號智明的和尚獨居,內官太監劉山一直在照顧他。后戒臺寺、針工局副局長楊震共同出資重塑佛像,英宗親自下令重建常樂寺,成化年間重新開放山門。
現存三進殿宇,第一進山門殿,歇山頂無梁殿建筑,面寬9.3米,一明兩暗,深5.1米,原建于明代。
二是進入天王殿,為近年來復建的三間歇山式建筑,屋脊有較大的收山。
天王殿
天王殿后身
第三,進入大雄寶殿,硬山大式,三寬13米,深8米,前出走廊,畫廊心墻。前出月臺,左右有三個單獨的耳房和五個配殿。寺廟后面的院子里有殘留的自來塔石塔構件。
大雄寶殿
月臺前有明碑二,民國碑一
文殊殿是東耳房
西耳房是地藏殿
西配殿
東配殿
常樂寺背后隱藏著一段歷史,這與常樂寺的一位和尚有關。他出生于元末,后來幫助燕王朱迪登上王位。姚廣孝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歷史學家和詩人。洪武十五年(1382),他被推薦為燕王朱棣的老師,曾勸朱棣起兵,為他籌劃軍事。朱棣即位后,被授予廣孝,并授予王子少師稱號。他一生都以和尚的身份行使公務,不蓄發,不娶妻,宮人從不接受皇帝賜予的宅第,一直住在京城寺。姚廣孝一生中有很多值得稱贊的事情。鑄造永樂鐘的總工程師是姚廣孝。為了迎接佛牙舍利,姚廣孝還參加了第三次鄭和西洋。晚年,他還主持了《永樂儀式》的編纂,直到84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