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海神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
南海廟,又稱波羅廟、東廟,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建于隋開皇14年(594年),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皇帝祭海的地方。寺廟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中軸線為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昭靈宮,兩側有走廊;西南章丘崗有浴日亭,是古代觀賞海上日出的地方。宋元時期是羊城八景的第一個扶胥浴日。
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對外交通貿易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對外貿易交流的歷史見證和重要歷史遺跡。古廟位于珠江出???,中外海船出入廣州,按例到廟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風順。隋唐以來,歷代皇帝派官員到南海寺舉行祭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碑刻,因此被稱為南碑林。傳統農歷三月在這里舉行的祭祀南海神的傳統民這里舉行,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海寺廟經歷了幾代人的擴建和修復。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南海寺廟以文獻記載中的明代建筑形狀為基礎進行了修復。它的建筑宏偉而廣闊,坐北向南,前后睡覺,占地3萬多平方米。廟宇主樓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頭門、儀門、禮亭、南海神殿、昭靈宮(后殿)。其他附屬建筑以五進為中心,左右對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建筑。
頭門
頭門是南海寺廟的第一座重型建筑,磚木結構,三面寬,東西八字墻意味著四平八穩。前臺和后臺是春秋兩季的建筑體系。前臺東西兩側都有兩個神像:順風耳和千里眼。木雕保留宋代風格,屋頂為硬山脊,花板博古屋脊是典型的清代風格。頭門是清代遺物,清代遺風仍保留在現代重建部分。
儀門
儀式之門是禮儀之門。根據禮制,中間的大門是王子和貴族的出入,官階低的人和人只能從側門進出。門上有圣德咸沾牌匾,兩邊的石鼓也巧妙地隱藏了侯爵祿圖(蜂、猴、雀、鹿),意思是皇恩浩蕩,普及眾生。任何進入這個儀式之門的人都可以,明年致富。
禮亭
禮亭,又稱拜亭,是古人放貢拜祭的地方。亭子中間有一口東漢銅鼓,出土于高州,是中國第三大銅鼓。鼓身圖案精致細膩,鼓邊有六只青蛙栩栩如生,說明東漢鑄造工藝精湛。
大殿
這座大廳是南海寺廟最中心、最雄偉的建筑,建于1986年。大廳模仿明代的建筑風格,為休息山頂,飛檐單鋪雙下昂,24根紅色巨柱,引擎建筑支撐屋頂,梁飛架,駝峰拱,都進入榫頭而不是釘子。每一根大柱子垂直于柱子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宮殿的典型建筑藝術。大廳的中間是南海神的祝福。
昭靈宮
昭靈宮又稱后殿,于20世紀30年代改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筋混凝土結構。1991年建成時,陶瓷瓦脊重新安裝。昭靈宮是南海神夫人的宿舍,宋代被稱為明順夫人。
浴日亭
浴亭位于南海寺西南角的張丘崗。據說它是唐代的建筑,也是廣東省的文物保護單位。第三,面對水,這是過去觀看日出的好地方。宋元時期,羊城八景首次入選,扶胥浴日(又稱波羅浴日)被評為第一景?,F有建筑建于清朝,1986年重建。
古碑刻
據崔比《波羅外紀》記載,南海神廟有唐碑1塊、宋碑11塊、元碑10塊、明碑26塊、清碑21塊。還有16種詩歌石刻,如宋代蘇軾、明代陳白沙、清代邱行簡等。
南海寺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對外貿易交流的歷史見證和重要歷史遺跡。2013年,國務院宣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