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寺是中國保持良好的佛教寺廟之一
在中國古代,隨著佛教的繁榮,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寺廟。有詩人曾寫過南朝480寺。如今,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較早、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佛教寺廟。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一座著名的寺廟——龍興寺,別名大佛寺。
龍興寺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東門里街。它是中國保存較早、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佛教寺廟之一。宋代有四座重要建筑:天王殿、摩尼殿、轉輪藏殿、慈石閣,是研究宋代建筑的重要歷史資料。
原來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燕慕容熙的龍騰花園。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花園內重建寺廟,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宋朝成為大型建筑群,清朝改為龍興寺;寺廟占地面積82500平方米,大小寺廟10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高低分散,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廟建筑布局的重要例子。
一、天王殿
龍興寺沒有山門。高大的玻璃照在墻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是五開間七椽中柱建筑,單檐休息山頂。前立面有五個拱門和石拱門。門的上部鑲嵌著康熙皇帝親書的金牌匾,既有山門的功能。屋頂上沒有脊椎剎車。
宋代結構,清代維修時加入了一些清式斗拱,現在看到的斗拱,一些雕刻和彩畫,都有清代風格。補間鋪做清式,兩次跳躍,翼形支架,結構效果大大削弱。柱頭鋪在補間鋪的形式上又跳了起來。水平支架和中國支架的規模比清式大,似乎是宋式的,內部承擔乳房。
轉角鋪做兩個跳躍,站在闌尾上,闌尾絞角做。鴛鴦在交手的拱門上承擔一個小斗,以支撐屋檐。寶瓶的位置像三個球形疊加。斜支架有兩個跳躍,都是兩個斜支架方向的斗,平面也是菱形的,也體現在后面的殿堂里。
二、摩尼殿
成立于宋仁宗皇佑四年(1503)。殿頂為綠色琉璃瓦剪邊,屋檐下裝飾著雄大的綠色斗拱,翼角圓潤,略微向上傾斜。中心部分是重屋檐的山頂,四面各有山花。廈門大廳的平面是十字形的,在中國是造型豐富,層次清晰。
中殿五間,深五間。減柱造。在殿內正中的佛壇上,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阿難、迦葉像,其中一佛(釋迦牟尼)、二弟子(阿難、迦葉)像是宋代塑。四面墻上還有壁畫。內槽東西扇為十二圓覺菩薩圖和八大菩薩圖。這兩幅畫是清代的補充畫,其余是明代。其他四抱廈畫護法二十四天。檐墻為釋世源流圖,壁畫瀝粉貼金。東西是西方風景和東方凈琉璃世界,立體感強,佛帶翻飛,造型生動,是明代的杰作。
摩尼殿闌尾上有一個普拍方,沒有建筑來填補房間鋪設。柱頭有兩個跳躍,兩邊有兩個跳躍。斜拱上的斗也是菱形平面。正中殿柱頭之間有補間鋪設。角落鋪設的做法與天王殿相似。有些大廳的交叉平面是否受到西方的影響?斗拱菱形平面的斗是宋代建筑的特色嗎?
三、轉輪藏殿
正定龍興寺轉輪藏殿建于北宋,高二層,寬3間,深6椽(3間),山頂休息。轉輪藏殿不僅是梁思成先生稱贊的珍稀北宋樓閣式建筑,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轉輪藏實例。
轉輪隱藏是一個有立軸的八角形旋轉書架,這是這種結構中一個罕見的例子。它的外觀就像一個重屋檐亭,建筑構件的處理非常精致。下屋檐是八角形的,上屋檐是圓形的,兩個屋檐都使用了復雜的斗拱。由于這種小木材嚴格遵守法國建筑的規定,它是宋代建筑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例子。(——梁思成先生)
這座建筑結構非常精致。同時,它是叉柱閣樓建筑之一;斗拱形狀簡單,布局疏朗,從下到上,斗拱的組合似乎有逐漸上升的節奏;為了放置轉輪藏,殿內結構采用的移柱做法讓人贊嘆古人的奇思妙法。(中國古建筑檔案#檔案·35)所謂叉柱施工方法,在處理上下大木結構的交接關系時,將上柱腳叉在下柱頭斗上。具體來說,將上檐柱根的十字開口叉在下檐柱上的斗中,然后將平柱也叉在下檐柱的斗上。-古代樓閣式建筑結構的形式和特點_纏柱造辨析張十慶。
為了擺放轉輪藏,殿內結構采用的移柱做法讓人贊嘆古人的奇思妙法。(中國古建筑#檔案·35)從下圖梁思成的圖中可以看出,使用了下部"彎梁",上部使用大叉手來減少移動柱帶來的過載。
我沒怎么注意斗拱的做法。這里補充說:就自身結構而言,藏殿上檐的斗拱是一種罕見的做法:五鋪、單拱、單拱、雙下昂、清式所謂的五踩單翹。它的特點是,第二昂并不比第一昂長出一跳,只與令拱相交,其上就是耍頭;兩個昂同長的例子,還以此為初見。下層昂下有華頭子承托,如《法式建設》制度。昂尾方正無雕飾,簡單古勁。-梁思成先生《正定古建筑調查紀錄》(中國古建筑#檔案·三十五》)
闌尾不超過普柏方,也反映了唐宋過渡時期的特點:中國古代建筑柱頭從不使用普柏方,到使用普柏方,但普柏方不出頭,再到后期闌尾和普柏方。(中國古代建筑檔案·三十五》)
四、慈氏閣
不幸的是,我們趕上了慈氏閣的修繕,這里只能介紹文獻。
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類似正方形的二層樓閣。元明清時期都有重建。內梁架結構采用減柱結構,簡潔明了;檐柱內柱是宋代《法國建設》記載永定柱建設的唯一例子。
五、寺內其他建筑
1.大悲閣
大悲閣是主樓,高35米,五檐三層,寬7間,深5間,休息山頂,綠色琉璃瓦,外觀莊嚴正確。大多數后代都重建了它。1997-1999年,落架大修恢復了宋式風格,皇家書店和吉慶閣兩側也一起修復。建筑物與走廊接觸,在建筑物之間形成走廊空間,規模舒適。前臺寬敞,有十幾個碑亭。
里面有四十二臂大悲菩薩像,高22米。歷史上傳,北宋開寶四年,宋太祖駐扎正定,7月在龍興寺建大悲閣,大悲菩薩銅鑄在閣內,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像。
2.龍藏寺碑
隋開皇六年(586)成立,在中國有名碑,具有重要的書法價值。《龍藏寺碑》是集北碑眾長、唐代書風于一體的重要階梯。寺內有30多座歷代碑石碑。
三、大覺六師殿
宋神宗建于元年(1078-1085),原面寬9間,深6間,單檐陽廳。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民國倒塌。據記載,殿內有七尊佛像,釋迦牟尼和他成佛前的六位祖先,故又稱七佛殿。
4.戒壇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建成,重演三滴水,四角保存尖頂亭臺樓閣。三個房間都是寬進深。
5.韋陀殿
只有遺址,原來面寬三間,深一間。
5.毗盧殿
1959年,明代建筑從正定崇因寺遷至隆興寺后部。
隆興寺小編將在這里介紹中國保持良好的佛教寺廟之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