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
說到武當山,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張三豐。事實上,武當山最珍貴的不是歷史名人,而是保存下來的武當山古建筑。目前,武當山古建筑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武當山古建筑的評價如下: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殿寺廟集中反映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和藝術成就。古建筑位于湖北省武當山腳下,溝壑縱橫,風景如畫。明代規模逐漸形成,道教建筑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紀,代表了近千年來中國藝術建筑的最高水平。
目前武當山古建筑群保留了哪些古建筑?
武當山古建筑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明朝是其發展的全盛時期。在此期間,武當山建造了大量建筑。嘉靖31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形成了9座宮殿、9座觀點、72座巖廟、36座寺廟的大型建筑,總面積160萬平方米。武當山的道教音樂也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目前,武當山古建筑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巖宮、紫霄宮、遇真宮、玉虛宮、五龍宮、各種寺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規模極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巖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
位于武當山主峰天柱峰南側的太和宮,建筑面積超過1600平方米。太和宮主要由紫禁城、古銅殿、金殿等建筑組成。紫禁城建于明成祖永樂17年(公元1419年),是懸崖上的一組城墻,環繞著主峰天柱峰的峰頂。古銅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蓮峰上,殿體全部由銅鑄構件拼裝而成,是中國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筑。金殿建于明永樂14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頂,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鍍金大殿。
南巖宮位于武當山獨陽巖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現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龍虎殿等21棟建筑。
紫霄宮是武當山古建筑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建筑。位于武當山東南展旗峰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紫霄殿是武當山最具代表性的木質建筑,有36根金柱供奉玉皇大帝雕像。它的建筑風格和裝飾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門”,位于武當山鎮東4公里處,是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牌坊建于明嘉靖31年(公元1552年)。車間全部采用榫鉚組合,造型莊重大方,裝飾華麗。雕刻了各種人物和花卉圖案,堪稱明代石雕藝術的杰作。此外,武當山各宮觀中還保存了1486尊雕像、409個碑刻、摩巖題刻、682件法器、供應商、大量圖書經籍等,也是非常珍貴的文物。
歷經滄桑,武當山古建筑群有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和大量神詞、巖廟。原狀保存在布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建筑主體以宮觀為核心,主要宮觀建筑在聚盆地或山助臺上。寺廟分布在宮觀附近,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巖廟占據了高峰和危險,形成了五里一底十里宮,丹墻綠瓦精致的巨大景觀。它在建筑藝術和建筑美學上達到了極其完美的境界,具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內涵,是研究明初政治、中國宗教歷史和古建筑的實物見證。
那知道武當山古建筑群的前世嗎?
五龍祠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唐代宗大歷年間(766-779年),有太乙、延昌的宮觀。唐昭宗(李燁)乾寧三年(895年)修建了神威武寺。
宋真宗趙恒時(998-1022年)將五龍祠擴展為五龍觀,并將其授予五龍靈應之觀。宣和年間(119-1125)修建紫霄宮。此外,還在宋代修建了佑圣觀、王母宮、云霞觀等。
元初,道士汪真常、魯大佑、張守清等率徒修復五龍、紫霄、南巖諸廟。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將五龍觀改為五龍靈應宮;延佑元年(1314年)賜予額:大天乙真慶萬壽宮。后建元武(即真武)殿。元代碑文稱山列九宮八觀,五龍第一。包括九宮(五龍、南巖、紫霄、太和、王母、紫虛、紫極、延伸、天宮);8觀(佑圣、元和、云霞、威烈、回龍、仁威、太玄、三清),還有很多小觀、庵、祠、廟等。元末多毀于火,石殿、古銅殿、瓊臺石殿遺址僅存在天乙真慶宮。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迪大修武當,永樂十年(1412年)道錄司右正一孫碧云在真宮、紫霄宮、五龍宮、南巖宮受命勘測設計。隆平候張信、徐都尉沐隆平候張信、徐都尉沐昕奉命創建紫云亭、紫金城。武當宮觀,從永樂十年七月開始,主體工程于永樂十七年完成,附屬工程于永樂二十一年完成。9宮9觀33處建筑群,大小1800多處。包括玉虛、紫霄、五龍、南巖、凈樂、太和、遇真、清微、朝天九宮、元和、回龍、太玄、復真、仁威、龍泉、威烈、八仙八觀、五龍行宮、福地、老奶2殿、黑虎、關王2廟、錘梅仙翁祠、雷神洞、隱仙、靈虛、玉虛、12亭及70多華里的石級登山棧道等。后清徽宮、朝天宮塌廢,成化二年添建迎恩宮280間。后清徽宮和朝天宮倒塌,成化二年增建迎恩宮280座。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世宗重修武當山宮觀,太和、南巖、紫霄、五龍、玉虛、遇真、迎恩、凈樂有626棟房子。除修繕武當山原有廟觀外,還修建了一座治世玄岳石牌坊。
清乾隆以后,大部分建筑都被兵火摧毀了。清末,武當山只剩下3000多座廟房。
民國十五年九月,南巖宮被燒毀。朝天宮、文昌祠、斗姆閣、龍泉觀等相繼倒塌。
到1949年,武當山余廟房2000多間。丹江口水庫凈樂宮建于1958年,迎恩宮被淹。1980-1990年,磨針井、復真觀、泰山廟、回心庵、天津橋、南巖至金頂故道相繼修復。同時對紫霄宮、太和宮、南巖宮等部分廟房進行修復,共計復原和重建207間,建筑面積29609平方米。修復3條故道,10座古石橋。凈樂宮于2006年重建。玉虛宮于2012年復建。五龍宮和遇真宮仍在修復中。
武當山數百座道教建筑分布在三條近100公里的建筑線上。無論是建在平川河邊還是峰嶺坡坨,都符合風水要求的完美統一。即使人工加工了很多,也根本看不到人工雕刻的痕跡,給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雖然是人造的,但卻天空一樣開放。這不能說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