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中軸線上唯一的滿族建筑
作為明清宮殿的紫禁城,其建筑大多對稱,規范嚴格。清朝統治者進入紫禁城后,也遵循了明朝的建筑模式,大部分建筑保留了明朝的基本形式和功能。
然而,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有一座宮殿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作為中軸線上唯一的滿族建筑,它在建筑形式和使用功能上都非常特殊。這座建筑是內廷后三宮中的昆寧宮。
坤寧宮簡介
昆寧宮位于乾清宮、交泰宮之后,是內廷后三宮的最后一座宮殿,建于明永樂18年(1420年)。昆寧宮面寬9間(東西為夾道),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陽臺屋頂。
明朝是皇后的宿舍。清朝順治12年(1655年),昆寧宮以盛京沈陽清寧宮的形式重建,成為宮中罕見的滿族建筑。
雖然它名義上仍然是皇后的宮殿,有皇后住在中宮,主要的內部治理的規定,但實際上皇后不住在這里,昆寧宮作為滿族薩滿教祭祀的地方和皇帝婚禮的洞穴。
坤寧宮外景
昆寧宮的名字由來
坤寧宮的名字與乾清宮相呼應。名字背后的內涵也要和乾清宮談。乾清和坤寧這個詞來自《道德經》和《周易》。
《道德經》中有句話叫過去得一,天得一清,地得一寧。這里所謂的一,是指生命力,即萬物形成的初始,陰陽兩氣形成,陽氣輕而清,上升為天,陰氣重而濁,下降形成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么會有天清和地凝(寧)。清意味著明亮,寧凝結,意味著積蓄博厚。《周易》說:干為天,為圓,為君……坤為地,為母”。所以,皇帝居住的宮殿被稱為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宮殿被稱為坤寧宮。
總之,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乾清,即天高明,坤寧,即地博厚。因此,乾清、坤寧二宮蘊含著天地交匯、陰陽交匯的寓意。
昆寧宮改建于清代
和紫禁城的大多數宮殿一樣,坤寧宮已經重建了好幾次。順治12年(1655年),模仿沈陽盛京清寧宮,改為滿族獨特的口袋房形式,徹底改變了坤寧宮的面貌。
有三個主要變化:
一是將原來的正中明間開門,改為東次間開門。而且,原來的隔斷門改為雙板門。
第二,格花隔扇窗改為直格吊窗,窗紙貼在窗外。
三是西側四間,南、北、西三面圍炕,就是所謂的萬字炕。
萬字炕
昆寧宮吊窗
昆寧宮改造后,其中宮的地位沒有改變,但西四已成為薩滿教祭神的重要場所。昆寧宮面寬9間,其中最東最西兩間為室外夾道,室內7間。
門開在東二間,門西側有四個房間,即明二間、西二間、西二間和西二間。它們與東二間相連。室內空間寬敞,是祭神的地方。面對著門,祭神時用了三個大鍋,其中兩個煮肉,另一個蒸蛋糕。昆寧宮門東側有兩個房間,分別是東暖閣,是皇帝婚禮的洞房。
坤寧宮祭神
薩滿教是滿族人崇拜的一種原始宗教,屬于多神崇拜。根據盛京清寧宮的舊制度,皇后應該每天舉行儀式,祭天祭神。清朝在坤寧宮,改造了一位女官,每天為皇后舉行儀式。這位女官員通常被稱為薩滿太太。坤寧宮舉辦了許多祭祀活動,包括每天早晚、每月、春秋兩季、四季等。
夕祭神位
每天早晚祭每天早晚舉行。在宮內西炕上,朝祭神位為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關圣帝;北炕供夕祭神位,夜祭神位為穆里罕神、肖像神、蒙古神。
每次祭祀,都要用兩只活豬在坤寧宮屠宰。大鍋前放著一張包錫紅漆桌,用來殺豬。
春秋節期間,在坤寧宮外立了一根神桿。祭天神桿在滿語中被稱為索倫桿。現在在昆寧宮門前,你仍然可以看到一塊神桿石。原來的神桿插在這里,桿子上有一個錫斗。祭祀時,將豬切碎,攪拌成碎米,放入索倫桿上的錫斗中啄食。
祭祀期間,皇后親自來坤寧宮祭神。祭神結束后,現場煮肉分吃。吃祭神肉的習俗始于古代,是薩滿祭祀的禮儀程序之一。
吃肉時,皇帝坐在南在南炕寶座,皇后在東暖閣,大臣和侍衛也會被邀請到昆寧宮吃肉。一方面,皇帝邀請王公大臣在昆寧宮吃祭神肉,宣傳清宮薩滿教,加強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情感聯系,增強皇權和凝聚力。
大臣們被邀請到坤寧宮吃肉是一種榮譽。據說大臣死后,可以在葬禮上打出坤寧宮吃肉的牌子。然而,事實上,去坤寧宮吃肉并不一定是一種享受。
祭肉稱為“柞肉”,就是白水煮肉。這種肉既無咸淡,又半生不熟,很難下咽。但不吃又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所以據說有些大臣會想辦法賄賂太監,讓太監在端肉的時候偷偷留下一小袋鹽,或者在袖子里偷偷藏點鹽,這樣肉的味道會大大提高。
但根據《光緒季年坤寧宮吃肉》記載,分給諸肉和咸菜蛋糕。也許后來皇帝覺得白水煮肉太油膩了,就獎勵咸菜和大臣一起吃?
坤寧宮大婚
康熙四年,康熙皇帝大婚時,將坤寧宮用作洞房,舉行合巹禮,后來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以及遜帝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合巹,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喝交杯酒,“巹”原意為把瓠分成兩個瓢,合巹即新婚夫婦各拿一瓢飲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飲共食,結為一體。
為什么選擇東側兩間作為婚禮洞房?這可以在清康熙四年禮部奏折中找到:前奏中宮七間,北坐向南,今年平均吉祥。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間,第五次之間。今天奉太皇太后的旨意:中間結婚,因為離神簾很近,雖然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間有間隔,但還是中宮之間的北炕。兩邊既不是正間,也不能用。
原來,禮部官員最初在昆寧宮西五室之間安排了一場婚禮,即西數第三室。然而,太皇太后(即孝莊文皇后)認為,他們太接近中間所崇拜的神的位置,不適合作為洞房,所以他們后來把洞房定在東首房和次房。
今天的昆寧宮的洞房仍然按照清朝大婚時的原狀布置,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南邊靠窗的炕上,鋪著紅緞繡龍鳳雙喜字的炕墊,放著紫檀雕龍鳳炕,屋內掛著雙喜字宮燈。洞房北面是一個木炕,床上掛著紅色的喜帳和床上用品。床前房子中間的紅色地毯上繡著精美的龍鳳圖案,反映了一片歡樂。
坤寧宮洞房
不同的是,除了熱紅色,昆寧宮內外還有一種簡單優雅的裝飾,即貼在白色墻紙上的黑色快樂剪紙。剪紙不僅在昆寧宮的屋頂和墻上,而且在昆寧宮東西兩側的屋頂天花板和墻上。為什么白色元素會出現在這樣一個節日的地方?
這應該與滿族尚白的傳統有關。滿族崇尚白色,認為白色象征著光明和吉祥,這也體現在他們的生活中。在滿族的舊習俗中,春聯也使用白色。滿族入關后,隨著漢俗的影響,尚白的習俗逐漸減弱。
黑白天花在坤寧宮
晚清以后,滿族人沿襲漢俗,開始喜紅喪白。啟功先生曾在詩中寫道:長白雪長白,明潔迎新年。神板白‘掛錢’,門戶白春聯。地面移動也變了,喜色朱紅鮮。從那以后,我的力量變慢了,一切都在唐朝捐贈。白色壁紙和天花板作為保留滿族風格的宮殿建筑,也是滿族習俗遺留下來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