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京熱門古建筑-推薦旅游景點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它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字。大致有20多個名字,如燕都、幽州、北京、北平等。作為曾經的皇城,北京到處都是獨一無二的古建筑。可以說,每一步都可以踩到文物。每一座古建筑都講述著美好的歷史。那么,北京最受歡迎的古建筑景點是什么呢?讓我們看看。
故宮
北京故宮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時期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多棟。它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基礎,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高10米,城外寬52米。紫禁城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儀式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位于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圓,南方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周圍有兩道壇墻,分為內壇和外壇,總面積273公頃。主樓集中在內壇。
內壇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分為祈谷壇,用于春季祈年。中央建筑是祈年殿。南部是圓丘壇,專門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央建筑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石臺,叫做圓丘。兩個壇子連接在一條360米長的走廊丹陛橋上,高于地面,形成了一條南北1200米長的天壇建筑軸線,兩側是大面積的古柏林。
西天門南側有一座齋宮,是祭祀前皇帝齋戒的住所。西外壇有一個神樂署,負責祭祀和舞蹈的教學和表演。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圓丘、皇穹、齋宮、無梁殿、走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綠色回聲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它是中國古代長城偉大防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明代長城的一個山口。八達嶺長城是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代被稱為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游客開放的最早地區。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建設了由江澤民主席命名的八達嶺酒店、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旅游服務設施。八達嶺景區是全國文明景區的示范點,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聞名,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
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皇家園林,前身為清奕園,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區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22.9平方公里),毗鄰圓明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地,以杭州西湖為基礎,借鑒江南園林設計技術建造的大型景觀園林。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宮殿皇家花園。它被稱為皇家花園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一級旅游景點。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
恭王府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的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王府,曾先后作為和沈陽、永林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欣成為房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字也得到了。恭王府規模宏大,占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住宅和花園兩部分,各種建筑群落30多個,布局精致,風格非凡。在王府和貝勒府聚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豐富而被稱為城市中最好的風景,因其與故宮相當的建制而聞名。
恭王府經歷了清朝從鼎盛時期到衰落的歷史進程,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一個恭王府,一半的清朝歷史。在周恩來、谷牧、李嵐清三代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恭王府的退休和修繕工作于28年完成,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個對公眾開放的清朝王府。
雍和宮
雍和宮位于北京市東北角。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在這里建了一座住宅,并給了四個兒子雍親王,稱為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為宮殿,稱為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在那里停放了棺材。因此,雍和宮主要宮殿的原始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
由于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現了兩位皇帝,成為龍潛福地。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末中國規格最高的佛教寺廟。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佛教國家重點寺廟。寺廟主要由三座精致的拱門和五座宏偉的大廳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拱門到古董、西順山建筑,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1000多座寺廟。
明十三陵
明朝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腳下。從永樂七年(1409年)5月開始,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被埋葬在思陵。在此期間,230多年來,建造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陵墓和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王子、30多名妃嬪和2位太監。截至2011年,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已開放。
明十三陵以其宏偉壯觀的規模、完整的陵園體系、莊嚴和諧的布局、美麗寧靜的風景、優雅樸素的風格而聞名。1957年被列為北京首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三陵、八達嶺作為一個完整的風景名勝區,也被列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2003年7月3日,經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批準,明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墓的擴建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太廟
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的家廟。建于明永樂18年(1420年),占地200多畝。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太廟平面長方形,南北475米,東西寬294米。有三面墻,由前、中、后三個大廳組成。
太廟,大殿矗立在整個太廟建筑群的中心,寬11間,深4間,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重檐陽臺屋頂,三重白玉須彌座臺基,周圍石護欄;殿內主梁棟外包蘆薈木,其他建筑構件均為珍貴金楠木。
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區,位于山西側。在故宮的西北部,與中海、南海合稱為三海,是中國古代的皇家園林。金代始于遼代,在遼代初創的基礎上,于19年(1179年)建成了宏偉的太寧宮。太寧宮遵循中國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規律,將北宋汴京的太湖石移到瓊華島。
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寧宮瓊華島為中心,瓊華島及其湖泊被劃入皇城,命名萬壽山、太液池。明朝永樂18年(1420年)正式遷都北京,萬壽山、太液池成為紫禁城西側的御苑,稱為西苑。明朝向南開拓水面,形成三海格局。清朝繼承了明朝的西苑,乾隆時期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奠定了以后的規模和格局。
整個公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水面占583畝,陸地占480畝。原遼、金、元建離宮,明清為皇家花園。它是中國最古老、最完整、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皇家花園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等級旅游景點。
古城北京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古建筑!你認為你必須看看北京的古建筑,你可以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