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書院:宋代理學的發祥地
嵩陽書院是中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之一。它與長沙岳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著名書院。
嵩陽書院前身為嵩陽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佛教活動場所。隋朝更名為嵩陽觀,開始被道教占據。后周皇帝柴榮將嵩陽觀更名為太乙書院,逐漸成為儒家思想傳播場所。宋仁宗親賜匾額更名為嵩陽書院。此后,北宋儒洛派理學大師程浩、程頤在此聚集講座,使學院名聲大振,成為儒家傳播的重要圣地。
嵩陽學院在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嵩陽學院是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宋代理學的洛學創始人程浩和程毅兄弟、司馬光和范仲淹曾在嵩陽學院講課,司馬光在嵩陽學院撰寫了《資治通鑒》的一部分。歷史上,嵩陽學院以理學聞名于世,以文化支持和文物聞名于古今。
大唐碑
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裴篆額徐浩的八分隸書李林甫寫文。字態端正,剛柔適中,毛法優雅,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重10多噸。在民間,充滿智慧的傳說智立唐碑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成為欣賞大唐碑的重要內容之一。
將軍柏
嵩陽書院原有三株古柏,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時,看到柏樹高大茂盛,被封為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像一把大傘遮住晴空。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龍鐘,但生機勃勃,枝條挺拔。樹干下部有一個南北相通的洞,就像一條門庭過道。樹洞里有五六個人。兩根像翅膀一樣彎曲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展,像鷹展翅,金雞欲飛。山風吹起,枝葉搖動,如響環佩,猶聞絲竹之聲,三將柏毀于明末。
石刻
嵩陽書院明代石刻登封縣地圖刻在萬歷桂思年(公元1593年)。圖中詳細描繪了嵩山名勝古跡的分布情況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鎮等名稱。是登封文物分布圖和登封縣地圖。雖然登封縣文物名勝有記載,但只有這張登縣石刻地圖以地圖形式直接描述。石刻地圖輪廓清晰,位置準確,一目了然,登封縣全貌和文物分布。明代石刻登封縣圖是難得的藝術珍品,也是研究登封地理、文物、歷史的珍貴資料。
書院建筑
嵩陽學院基本保持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占地9984平方米。中軸線建筑分為五個庭院,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圣殿、講堂、道統祠、藏書樓。中軸線兩側有108棟古建筑,多為硬山滾脊灰筒瓦房,簡約大方,典雅。與中原眾多紅墻綠瓦、雕梁畫棟的寺廟建筑完全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家教育建筑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筑、教育體系和儒家文化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