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山古民居-400多年建筑史
江安縣西嘉山古民居位于長江沿岸,有400多年的建筑歷史。它是中國保留相對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活化石和建筑文化史上的活字典AAAA等級旅游景點。
民居建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經清民國期間多次大修擴建,目前占地102.7畝,至今保存完好。
西嘉山的名字是基于住宅三奇(奇書、馬、佳山)中的佳山。住宅位于西嘉山,鳥瞰山像一只大螃蟹,住宅建在蟹背上。住宅位于南北,南臨安遠山脈,北臨淺丘,具有千人拱手,萬山來的勢頭。
古木參天掩映民居,風景秀麗。整個建筑位于不同的基礎上,東高西低,西窄東寬,呈梯形,平面為組合四合院以大門、前廳、后廳為中軸線,向左右兩側展開,布局巧妙,主次分明,開合有序,相互照顧,功能齊全明以來的民間建筑風格,打破了完整的對稱格局,整體布局更加柔和。
在民居建筑中,文魁門、前廳、大廳、客廳、廂房、舞臺、刺繡建筑、碉樓和象征家庭地位的雙桅桿,包括糧倉、馬房和轎房。古色古香的桌椅、凳子、床、櫥柜、窗戶等都展現了室內裝飾細節的精致,也體現了莊園主人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進入民居,是巧妙的前廳,是民居第二進入的中心,也是整個建筑的中軸線,供聚集大量客人和朋友。其正面木板墻是可以開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帶窗式隔門。通常使用門螺栓,只留下正門打開,供人進出。當人流量大時,打開門扇成為一個通暢的大廳。其正中四扇門帶窗隔門上,分別雕刻著“漁樵耕讀”故事,反映主人“耕讀傳家”的美德和處世立身的哲學。
可以稱之為完美的設計,還有連接中客廳和戲臺的工字廳,這里既是自然觀戲席,又是通道。不看戲的時候,站在工字廳看戲臺,圓門后面映入眼簾的假山,像壁畫,也是天然屏風。回首往事,假山映入鏡面,鏡中有景,園中有園。在舞臺的臺口華板上,《白蛇傳》中的船舟借傘故事雕刻在左邊,《西廂記》中的鶯鶯聽琴場景雕刻在右邊。
民居四周是園林式自然景觀,有數百畝珍貴楠木和數萬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鷺,被譽為中國天然白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