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獨特的傳統民居
絞圈房是上海一種獨特的民居建筑形式,是指較寬的四合院,其正房、廂房、門房等建筑首尾相連,形成回字形。絞是當地對這種屋頂結構做法的稱呼,絞即將形成屋頂的圓圈。?
絞圈房過去廣泛分布在上海縣老城廂外的郊區。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許多絞圈房已經被拆除。現在浦東還有很多這種類型的房子。本次調查的三棟住宅都是浦東典型的絞圈住宅。
浦東現有的絞圈房大多有,前岱有五棟房子,中間一棟叫墻門,左右兩側連一個次間,次間左右連一個落檐(即屋頂為歇山)。后岱也有五棟房子,中間一棟叫客廳。前后屋檐之間有廂房,墻門與客廳之間有庭心(天井)。這種建筑特征的形成需要從絞圈房的原因來分析和理解。
上海絞圈房的原因
首先,上海岡體以東地區成陸較晚。早期屬于灘涂和沼澤時,地面耐力差,穿斗式半磚填充墻結構較輕,便于因地制宜使用;
其次,上海位于瀕海地區。為了抵御臺風和暴雨,雙坡吊頂降低了屋頂標高,有利于減少風面積和雨水排放;
第三,防止海盜、日本海盜、水火幫等湖匪騷擾,封閉式住宅更安全;
此外,大多數住在郊區的人經濟條件差,省錢實用是他們考慮的主要問題;
最后,上海郊區,特別是浦東農村,人口密集,地價昂貴,建筑布局緊湊。因此,農村住宅可以相距很遠,庭院很寬,不需要建造兩層,適合建造絞房的建筑風格。
上海絞圈房的建筑特色
從建造原因重新審視絞圈房,可以發現絞圈房有幾個特點:
1.四面有房,房子被一圈包圍,屋頂有四個45度的交角。
這種圍合并不一定是對稱的。對稱只是中國古代建筑創造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對稱的。
絞圈房的圍合是由功能引起的圍合。圍合后就像一座城市,易守難攻,具有防盜的實用功能。
2.內外立面風格差異很大,與中國傳統建筑不同。
中國傳統建筑立面非常講究和諧統一,中軸對稱布局也是受了和諧統一思想的影響。但是絞圈房的外立面不管從墻體還是門窗上,都是區別于庭院內的。
除部分青磚紙筋灰砌筑外,立面墻多為竹槍籬或護墻籬,庭院內墻多為紙筋灰。立面門窗多為木支窗,內庭院為牡蠣殼窗。有些門板甚至釘著小竹條,這是為了防止日本海盜入侵而特別產生的。
3.建筑結構經濟實用,材料節約。
浦東當年經濟條件好的人大多住在高橋、川沙等城鎮,而絞圈房大多在郊區。業主經濟條件一般,青磚材料比較貴,只能用單層磚砌,砌砂漿為黃土。
這種墻很容易被推倒,所以聰明的浦東人在墻外設置竹柵欄,不僅可以保護墻壁,還可以抵御風雨,當地材料節約成本。
木屋架基本上沒有粗大的木梁木柱,一層木立柱和方木較小,也受經濟條件的限制。
另外由于戶與戶之間離得遠,所以根本不用建戶與戶之間的封火硬山墻,并且在布局上,正房和廂房連成一體,在它們的相交處不做小天井,而是直接用正房盡間的歇山頂覆蓋,所以這里又省去砌外墻用的磚。
這種做法,空間非常實用,而且成本低,雖然形式不那么精致。
4.骨架為全木結構,榫卯連接。
這種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建筑構件也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如采摘窗、矮撻等。
后來,在絞圈房的基礎上,提出了雙絞圈房的概念,如艾氏住宅,即由東西四合院組成的雙絞圈布局。東西庭院占地面積大,空間寬敞,中間為過道。
雙絞圈房屋的布局使屋頂連接成一個整體。在多雨的季節,人們在屋檐下穿梭雨,這是非常實用的。
絞圈房的價值和意義
建筑專業沒有正式的數據記錄,也沒有證明只出現在上海,但它具有重要的建筑遺產價值和意義:
1.絞圈房是具有上海特色的代表性民居,代表了上海鄉村民居相對成熟穩定的民居類型,展示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習俗和興趣,值得合理保存,或作為代表性民居的歷史建筑遺產。
2.基于當地溫暖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經濟,是追求和平、精細、有效、節約的地域文化的體現。
3.從現有實物和數據來看,絞房的建筑特點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下產生的。它是中國傳統建筑在上海演變的一個分支,代表著住宅的發展。然而,這些特征并沒有在上海的住宅中繼承太多,對上海建筑的現代發展也沒有指導作用。
講述絞圈房的故事,傳承歷史文脈,是讓這些老房子發揮其價值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