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濟南府學文廟的建筑特點
濟南府學文廟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濟南府學文廟南接芙蓉街,北臨大明湖。它建于宋熙寧時期,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濟南和山東古代重要的祭孔、教學和科舉考試場所,也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它被稱為齊魯文恒和海岱文樞。
濟南府學文廟的現有建筑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南門、中間中距亭、格星門、潘池、潘橋、屏門、鐘英坊、玉秀坊、更衣室、犧牲所等;第二部分包括大成門、大成殿、東西走廊、鄉賢祠、名宦祠等;最后,崇圣祠、明倫堂、尊經閣。同時,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可以根據大成殿與明倫堂的位置關系來確定,即大成殿位于明倫堂前。
南門內側兩個分列東西的中規中矩亭,造型一側―圓,意思是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警告儒家學生要有學問―態度嚴謹。然而,與其他地方的文廟不同,整個濟南府學文廟呈正南正北的方向,而是曲線。
濟南文廟的一個很大的特點盤池,不僅有大盤池,還有小盤池。此外,這里的盤池不僅有水,還有流動的泉水。盤池的泉水來自南面的芙蓉街,通過明渠和暗渠流入盤池,然后通過玉帶河流流入曲水亭,再匯入大明湖。
濟南府學文廟主要建筑
影壁
影墻又稱照墻,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墻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因為它在清末后很長一段時間被用作文廟的圍墻,所以不會被拆除。濟南府學文廟影壁經過當代修復重建,進一步還原。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壁長達9.85米,高約5米,厚0.95米,用磚砌而成,呈“一”字形,頂部是琉璃瓦覆蓋,它的背面正中有圓形磚雕裝飾的圖案。影壁是用來遮擋濟南府學文廟的情況,從而更好地保護濟南府學文廟活動的隱私。
大門
大門是進入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一扇門。門面寬三間,深三間。屋頂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木門用紅漆刷過,上面裝飾著金色的門釘。
欞星門
格星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孔廟始于南宋。清朝的余兆曾在《圣廟通記》中說:凡有壇,無宮都有格星門。他認為宏義取決于疏浚,圣廟也是如此,所以他尊重丈夫和世界。。濟南府學文廟的格星門建于明成化13年(1477年)。原來的格星門已經被摧毀,在古代無處可尋。格星門是山東省文物部門根據歷史資料重建的。
中矩亭,中規亭
濟南府學文廟中的中間亭和中間亭建于明萬歷年間。濟南府學文廟中間亭和中間亭都是后人重建的。中間亭是圓的,中間亭是方形的,分布在格星門的東西兩側。規則亭也意味著提醒學生要有規律地學習,不要想著左邊的路。俗話說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
泮池、泮橋
濟南府學文廟的盤池位于格星門北側,周圍是百石望板和望柱。盤橋位于盤池中部,跨越南北,為青石拱橋,長19米,寬2.88米,共五孔,正中橋孔最大,兩側孔徑對稱遞減。濟南府學文廟盤池是當代文物工作人員根據文廟現有建筑情況進行重建的。同時,在修建文廟整體建筑的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盤池的遺跡。經考證,盤池遺跡建于明代。
鐘英坊,玉秀坊
鐘英坊、玉秀坊的東西相對遙相呼應。這兩座牌坊形狀相同,都是四根柱子、三間三樓的頂木牌坊,頂部覆蓋著黃色琉璃瓦。這兩座牌坊建于明成化時期,由濟南知府蔡勝率人在文廟內修建。鐘是集中的意思,玉是孕育的意思。鐘英玉秀意味著濟南府學文廟孕育的深厚文化內涵,了濟南府學文廟的杰出人物。2005年后,濟南府學文廟的鐘英、玉秀牌坊根據史料記載重建。2007年底,文物修復人員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了鐘英坊和玉秀坊的遺址,部分延伸至大明湖路小學原有的圍墻。
屏門
屏門是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三扇門,是一座五六柱的牌坊。柱前后由斜柱支撐,柱基由石鼓夾住。濟南府學文廟屏門是工作人員參照相關歷史資料在原址重建的,規格風格參照大明湖公園南門。
大成門
濟南府學文廟的大成門是通往大成殿的正門,與東西廊廊相連,與大成殿形成封閉庭院。《道光濟南府志》曾記載:廟門老名戟門,宋太祖建隆年間圣旨以正義禮儀,文宣王廟立十六戟。徽宗大觀四年圣旨以王者制,廟門增加二十四戟。這個戟門的名字也是方。大成門又稱儀門,儀是禮儀和儀表的意思,這意味著進入這扇門的人應該注意禮儀和規制,以表達對孔子和歷代圣尊重,他們的行為應該端莊得體。
東西廊廡
東西走廊是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的廂房。走廊供奉著歷代先賢和儒家思想。隨著朝代的變遷,兩個從祭祀的儒家思想和圣人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濟南府學文廟重建后,東西走廊共有34座,孔子弟子有68座雕像。
月臺
月臺,又稱易臺,是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前的露臺。在古代,月臺是祭孔儀式上舉行音樂和舞蹈儀式的地方。濟南府學文廟的月臺是單層的。從清朝到民國,每年的舊歷八月和二月,大成殿前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
大成殿
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寬九間,因為濟南府學文廟在孔子故里的首府,經批準可以有獨特的皇家規格,九開間,黃琉璃瓦蓋頂。濟南府學文廟的大成殿和其他地方的文廟一樣,都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
尊經閣
尊經閣是文廟的經典儲藏場所。福學文廟尊經閣是一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筑。它曾經隱藏著許多石碑,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了。20世紀50年代,原尊經閣只剩下遺址了。由于缺乏詳細的建筑規格和資料,福學文廟維修工程指揮部自2008年以來根據明代建筑的形狀,在原址略南部進行了重建。建成后,尊經閣是文廟中最高的建筑,成為文廟北側大明湖路上的重要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