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建筑-紀信祠
紀信祠又稱城隍廟,位于天水市中心北街十字路口,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2019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秦州志》記載,紀信祠始建于元朝,初為成紀縣衙,明朝改建城隍廟。經(jīng)過歷代維修,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祠堂里有八棵三百多年的古樹,十塊碑刻,二十塊牌匾,明代壁畫三十平方米。其中,清初順治16年立的重建神廟紀念碑記載了順治11年天水八級強烈地震對城隍廟的破壞和未來的維護和建設(shè)。二百多年后的光緒五年,天水南六級地震,年久失修的城隍廟再次被破壞,天水詩人任士言也寫了《重建城隍廟》。
紀信祠位于北南,整體為長方形結(jié)構(gòu)。牌坊立在街上,四柱三門,三檐休息山頂結(jié)構(gòu),飛檐斗拱,巍峨壯觀。牌坊上掛著一塊牌匾,是民國元老于右任寫的。
紀信,天水人,楚漢之爭時劉邦手下的將軍,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公元前204年,在劉邦和項羽相持的滎陽成皋戰(zhàn)役中,劉邦被困在滎陽,糧食耗盡,令人心慌。因為紀信看起來像劉邦,他想假裝是漢王,劉邦趁機逃離西門。項羽怒不可遏,活活燒死了紀信。后來,經(jīng)過幾年的戰(zhàn)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為了報答紀信忠國救駕之恩,他被封為忠侯。
走進牌坊,眼前是一個用青磚砌成的拱形門楣。大門全是朱紅色的,鄧寶珊將軍的手書對聯(lián)刻在兩邊的墻上:楚逼滎陽的時候,用激情400年的雄心壯志基開赤帝,神生成紀地作為家鄉(xiāng)保障千萬年。中間有四個字:精神還在。
通過大門,是一條長長的通道,兩邊的畫廊,紅柱排列,書法家和畫家經(jīng)常在這里潑墨。畫廊的盡頭是一個四合院,院子里的古樹參天,郁郁蔥蔥的枝葉,覆蓋著天空和太陽。西面是幾間廂房,東面是二層建筑,前面是二層建筑,被稱為五峰建筑。
劇院一直是文房四寶的展廳,面寬五間,單檐大廳頂結(jié)構(gòu),灰色琉璃瓦覆蓋,飛檐翹角,想飛。整個建筑就像一只巨大的鳥。經(jīng)過多年的風雨,它保持著不變的姿勢,將整個庭院分為前后兩個庭院。
后院主樓主要集中在五鳳樓后面和正門的中軸線上,依次有卷棚直廊、拜廳、獻殿、大殿、宿舍。直廊長17米,寬4米,與拜廳相連。走廊下面掛著五塊清代牌匾,拜廳梁上還掛著恩湛西城、成功漢業(yè)等牌匾,共13塊,都是秦州人當時為紀念信而寫的。
大廳高于其他建筑,建于元代。它是紀信祠最早的建筑。它是一座木制馬鞍式單檐山頂建筑。窗戶大,面積寬,深度三間。雕梁畫棟簡約莊重,雄偉壯觀。殿內(nèi)塑有紀將軍站像,神態(tài)莊嚴,栩栩如生。殿內(nèi)西墻有一幅明代壁畫——城隍出游圖,是2004年大殿維修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成為研究歷史的寶貴資料。宿舍是紀信休息睡覺的地方。一尊紀信坐像供奉在信坐像。
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紀信祠就像一本厚重的古書,記錄這座城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跌宕起伏的發(fā)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