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半官橋史
蔡氏古民居群位于南安市官橋鎮(zhèn)漳里村。這座古建筑主要由清代資政大夫蔡啟昌和蔡啟昌的兒子蔡資深建造,花了40多年才完工。
泉州人一直注重風水,家庭關系興衰,特別是受家庭觀念的影響,一個大家庭必須住在一起,根據家庭分配住房。
因此,泉州家族大房的格局是從主房排到兩側,由小通道隔開。隨著家庭人數的增加和家庭的擴大,圍合式大房逐漸形成。
因此,根據風水觀念和家庭禮儀序列觀念,蔡氏大廈是泉州最典型的現存家庭式大廈,這也是蔡氏古民居被稱為閩南建筑大觀園的主要原因,以及一座古民居,半座官橋史。
這座古建筑不僅象征著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筑藝術,也代表著蔡氏家族的代代相傳和當時的文化遺韻。
這座建筑不同于泉州其他地區(qū)的古建筑。不同之處在于,這座古建筑規(guī)格嚴格,設施完善。除了大房子,還有祠堂、當鋪、書堂和梳妝樓。防火防盜措施也得到了保留,值得研究。
蔡氏古民居群是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家庭,有助于增加家庭感情,增強凝聚力。
這種圍合式住宅的建筑形狀不僅方便了家庭聚居,也抵御了外敵。在解決外患的同時,自然要考慮內憂。
如此大的一座建筑,內部的防水、防火措施必須得完善,否則一失火就是禍及根本的大事。
徽式建筑的馬頭墻是一種防火措施,閩南大厝的防火措施最重要的體現在內部水布局上。
庭院里有水,這是漢族古民居常見的布局。北京的四合院,廣東的圍龍屋,閩南的大房子,中間有水井或水缸。
水在風水學中意味著財力滾滾,但同樣,它也是一種救命的東西。閩南人對風水的關注很容易讓人想起水缸的用途。它可能在風水學中有一定的意義,但很少有人考慮防火安全措施。
除了防火,排水也有精致的鋪設。
除了隔離火勢外,通道的地面還巧妙地設計了排水渠。
防火通道寬2米,由石條鋪成。從表面上看,這條防火通道是一條普通的石板路,但當你走到通道的盡頭回頭看時,你會發(fā)現石條下面隱藏著一個謎。
防火通道的石條從中間到兩端呈不明顯的弧形,便于雨水向路面兩側流動。雨水流入石條下隱藏的排水溝,然后通過排水溝排放到大房子外面。
這種防水通道不會濕鞋,也不會囤積污水,安全環(huán)保。
泉州人的風水理念可以說是貫徹到底。這條排水溝也與天井中的水井相連。風水注重水為上。天井的水本來就很講究,這種水的排放自然也很講究。
除了排水的用途外,通過暗溝排水也意味著細水長流。
走在蔡氏的古宅里,建筑上的一磚一瓦,一扇扇窗、一座座門,似乎都見證了蔡氏家族曾經的繁榮昌盛,不知道它們有沒有記錄下,當年這座大厝里,蔡氏子孫的歡聲笑語。